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须知

(2011-12-06 11:39:31)
标签:

健康

生活攻略

杂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症早在1764年Contugno曾描述过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综合症状。1857年Virchow报告一例,1896年Kocher发现因外伤所致的一例腰椎间盘脱出症。1911年Middleton和Teacher报告了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而致死的一例。同年Good-Thwait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1928-1929年Schmorl等腰椎间盘退性形变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1934年Mixter,Barr报告于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后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本症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并认为本症与95%的坐骨神经痛,和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腿痛”、“痹证”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率腰椎最高,颈椎次之,胸椎最少。腰椎发病部位以腰4-5间盘为最多,腰5骶1间盘次之,占95%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继之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驰,纤维环出现裂隙,这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在外力的作用下,如弯腰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后外侧突出。少数患者腰部着凉后,引起肌肉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内压升高,可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可以向各方突出,可通过纤维环、软骨板、甚至椎体骨本身。突向椎管内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后纵韧带和外层纤维环时,以腰痛为主。若突破后纵韧带压迫神经根时,则以腿痛为主。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易于发生在腰部,是由于腰椎间盘的负重量及活动度较胸椎为大,腰4-5及腰5-骶1之间,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更大,故最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http://www.303gk.com/3_1_1.asp?id=755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5.2%。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
  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变脆以致
http://www.jnhxyy.com.cn/templet/images/space.gif
最后断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正常生活、工作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全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就诊。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以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基础,与其他诸因素互为因果的最终结局。如: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外伤、腰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寒冷或潮湿、腰姿不当、突然负重、职业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腰椎先天发育不良、种族遗传、吸烟、疾病、妊娠等。
    上述因素都会导致髓核不同程度的迟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使相邻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等。
    腰痛及腿部牵涉性疼痛是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的主要症状。不过,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理特点、椎管管径、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差异。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前常有腰部扭伤史,腰部劳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后侧至足背或足底,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对于高位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上百年来,人们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也创造及发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传统的保守治疗适合于初发或病情较轻的病例,起到缓解症状作用,但此疗法多数不能彻底消除和回纳突出的椎间盘,且见效较慢,疗效不巩固。
    开刀手术治疗,往往费用较高,且手术难度大,危险性极高,创伤大,有出血、疼痛,还有麻醉意外、感染、损伤神经血管等风险。
    除手术和保守治疗外,其他微创介入治疗如:PLDD、经皮切吸、椎管镜、胶原酶,相对来说是较安全的一种方法。但经皮切吸、PLDD等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通过去除部分椎间盘中间髓核使椎间盘外围减压,间接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治病的同时破坏的是正常的髓核,很难选择性地治疗变形突出的髓核,和损伤的纤维环,也无法直接阻断髓核液的外溢,对出血、感染、神经损伤、间隙变窄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也无法评估。
    因此,众多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的腰腿痛患者渴望能有一种能规避传统疗法的缺陷,并替代传统医疗方式的先进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四个阶梯

时间:2011-11-04 10:17来源:济南骨科医院 作者:济南骨科医院
国内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么是保守治疗,要么是椎间盘处理加融合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在保守和手术之间,又开发出了微创介入技术、微创手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阶梯治疗:国内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么是保守治疗,要么是椎间盘处理加融合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在保守和手术之间,又开发出了微创介入技术、微创手术等。将这些治疗手段逐级排列后,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合理科学地选择治疗手段。

  第一台阶: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正规保守治疗,80%的病人症状可以缓解甚至治愈。只要不是需急诊手术的患者都可以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支具、物理、体疗、牵引、口服止痛药或肌松剂。还有传统医学的推拿按摩、针灸、针刀疗法等,如空军总医院冯天有教授创立的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取得良好疗效。对于顽固腰痛的病人,安装镇痛电极也是国外有效的办法。

  第二台阶:介入治疗

  手术绝对指征是马尾神经损害和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相对指征是保守治疗无效、保守治疗暂时有效但反复发作坐骨神经痛超过3次、明显运动功能障碍,伴有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巨大,疼痛剧烈,各种体位都难以缓解,直接影响睡眠。

  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尽管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它们共有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使椎间盘髓核体积减小,从而达到减低病变椎间盘的内部压力,回缩突出的腰椎间盘,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或减轻炎性反应,使症状得以消除或减轻,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三台阶:微创治疗

  对不适宜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进一步考虑微创治疗。目前腰椎微创手术主要有椎间盘镜及椎间孔镜。前者经后侧入路;后者经后外侧入路。

  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传统的半椎板切除、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适应证几乎一致。所有微创技术的治疗对象均是在具备了常规切开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中选择。适应证为轻到中度的单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

  禁忌证为较大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髓核脱出或游离;椎间盘纤维环钙化;腰椎退变严重;合并马尾神经损害、足下垂以及腰椎不稳定者。

  第四台阶:常规手术

  当患者病情严重,无法借助上述方法治疗时,可考虑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常规手术,包括显微手术或常规直视下手术。目前常规应用的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术,对于1a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良率为85%~95%。

     以上介绍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四个阶梯,济南骨科医院专家指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按照以上规律来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治疗。

 
弯腰活动时,腰椎间盘如何变化
来源:要间康医疗科技   作者:康年
加入时间:2011-12-6  点击次数:11   

弯腰活动时,腰椎间盘如何变化,腰椎间盘像一个密闭的水容器那样位于腰椎骨之间,起着很重要的缓冲作用。
人体的椎间盘像一个密闭的水容器那样位于腰椎骨之间,起着很重要的缓冲作用,在人弯腰活动的时候,脊柱前屈,椎间盘的前部受压,髓核向后挤压,而后部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较为薄弱,因此,髓核有向后方突出的倾向。腰椎间盘的髓核与胸椎间盘略有不同,胸椎间盘的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而腰椎间盘的髓核位置稍为偏后.髓核前的纤维环较厚,而且前纵韧带坚强有力。

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认识误区
http://www.huoqiyun.com/dxbl.asp?kindd=腰椎间盘突出症&idd=117

    河南中医学院专家门诊,随着医学影象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熟悉,即便是患者也能知道不少与该病相关的知识。然而,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方法繁多,易反复发作,因此,在该病的治疗和认识方面还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可能导致患者治疗原则上的错误,延误、甚至加重病情,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误区之一:腰腿痛不算病。据统计,约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几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统。有些腰腿痛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患者便因此认为腰腿痛不算病。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不仅算病,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病不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还会引起下肢麻木、冷凉、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误区之二:腰腿痛治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易复发,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修复过程较长。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的非专业医生也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不好。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总体效果非常好,优良率约在95%左右。所谓治不好原因有二:一是选择方法不当,二是没有坚持治疗。有的患者一听说哪里有新疗法就去哪里治,但在哪里都不能坚持,最终是跑的地方不少,效果不理想。

  误区之三:迷信某一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治法。后者又有牵引、按摩、内外用药、经皮切吸、胶原酶溶解等方法,应该说哪一种方法也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包治所有的患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疗法是禁忌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影象学检查选择适合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治法,不能片面夸大、迷信某一种疗法,也不能从主观上抵制某一种疗法。

  误区之四:对手术的误解。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对待手术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误区:一是盲目手术,二是拒绝手术。前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手术才能根除,从而不加选择只要是腰椎间盘突出、只要患者同意就手术治疗。这一方面加重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的机会。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非常严格,而手术并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首选,后者则把手术所带来的神经损伤等负面影响扩大化,认为手术坚决不能做,而一味保守治疗。应该说,有一部分手术适应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主要症状可以缓解,但总要遗留一些症状难以改善,而多数手术适应症患者任何保守疗法都不能代替,必须接受手术治疗,而且越早越好,否则,神经功能的丧失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因此,要辨证对待手术和保守的问题,既不能轻易手术,也不能一味保守。

http://www.huoqiyun.com/UploadFiles/2010469158808.jpg 




坐直腰板并不妥 微仰坐姿更有益腰椎间盘突出症
http://www.huoqiyun.com/dxbl.asp?kindd=腰椎间盘突出症&idd=117

    据美国国家神经紊乱和中风研究院的数据,背伤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每年美国人治疗背伤的花费将近500亿美元,而看起来坐姿不良应该是导致背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生命科学》杂志报道,长期以来,健康专家对于需要久坐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忠告总是,“坐姿一定要板直”,称这样才不会损伤腰部和背部肌肉。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新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却发现,上述忠告竟然是错的,事实上,这种所谓“坐如钟”的建议反而容易导致背部肌肉受伤,如果需要久坐时,向后略微倾仰的坐姿反而对身体更有益处。

  研究人员对不同的坐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长时间板直坐着导致背部受到的压力是慢性背伤的罪魁祸首之一。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利用一种新型的电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2名并没有背伤历史的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志愿者被告之采取三种不同的坐姿,分别是上身与腿部成直角、后仰使得上身与腿部角度达到135度,以及驼背向前倾,其间研究人员对志愿者的脊椎状态进行扫瞄。

  研究人员之一沃希姆.巴什尔表示:“尽管很多人认为上身与腿部成直角这种坐姿才是正确的,但我们发现却后仰使得上身与腿部角度达到135度这种坐姿是最好的坐姿,更符合保护人体脊椎的要求。考虑到如果坐姿不正确,而且坐姿保持的时间又很长,会对脊椎及其相连的韧带和肌肉产生强大的压力,甚至导致疼痛、畸形以及慢性疾病,久坐时采取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姿式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在看来,后仰使得上身与腿部角度达到135度这种坐姿更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

  据美国国家神经紊乱和中风研究院的数据,背伤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每年美国人治疗背伤的花费将近500亿美元,而看起来坐姿不良应该是导致背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巴什尔表示:“虽然人类就其生理特点而言不应该长时间、数小时地坐着,但无论如何,现代生活方式需要很多人在保持坐姿的情况下工作。这也使得我们这项有关最佳坐姿的研究格外有意义。”

  研究人员称,当脊椎受到压力时,脊椎间盘就会开始活动和错位。如果长时间呈直板姿式坐着,尽管这时脊椎间盘错位的幅度不如前倾姿式时那么明显,但也不如采用后仰使得上身与腿部角度达到135度这种坐姿时对脊椎的压力那么小,所以,在保持后仰这种姿式时脊椎间盘错位和变形的几率最小。巴什尔说:“久坐时最好能够尽量地保持类似躺着时的姿式。而如果经常采取驼背向前倾的坐姿,就会导致腰脊因长期拉抻而严重受损,久而久之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腰椎间盘错位或是突出的症状。”

  人体在放松躺着同时膝盖略微弯曲的时候是身体感觉最舒服的时候,因为这时脊椎及其相连的韧带和肌肉,包括大腿的肌肉和背部的肌肉就基本上不会受到任何压力。研究人员称,选择一把可以提供最好的身体支持力的座椅,例如略微向后仰的椅子就可以让人模仿躺着放松时的姿态。巴什尔说:“与其因为久坐而且坐姿不良导致后背疼痛去看医生,还不如花点时间挑一把合适的椅子,有时小小的改变就可以防范背伤。”

http://www.huoqiyun.com/UploadFiles/20104685527218.jpg

 
让腰椎受伤的四个关键字

    有研究表明,人体在前倾20度坐着时,腰椎间盘内的压力最大。这正是我们在电脑前做报表、上网、玩网络游戏时经常保持的姿势。长期如此坐着,腰椎受压整体下沉缩短,身体的中轴线跟着后移,使椎间盘向后突出。

    疲:错误座姿,腰椎过度屈曲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腰椎大多处于屈曲状态,过度工作就等于增加腰椎屈曲的时间。统计表明,腰椎屈曲的频度一天中最高的可达3000-5000 次。这种过多的、反复的屈曲是造成椎间盘病变最常见的原因。

    振:开车时考验腰椎,脊柱被反复拉伸科学家们发现,腰骶部的固有频率和行车中坐椅的振动在同一个低频范围,所以开车时腰椎很容易和汽车产生共振。这种共振意味着脊柱不断地被压缩与拉伸,同时使周围组织肌肉也跟着疲劳,影响腰椎间盘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加速腰椎的退化、变形。

    寒:露出小蛮腰,影响腰椎的营养供应腰部特别怕冷。如果冬天露腰,为了抵御寒气,腰背部的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会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椎间盘内压力升高,造成更多的伤害。

    猛:突受外力,易发腰扭伤正常的腰椎间关系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可承担450公斤的压力而毫发无伤。但这些力量必须和缓地从正面压下,如果突然受力或在缺乏运动后突然用力,很容易突破它的承受极限,引发腰扭伤。  

  几天前,在银行工作的郑小姐早晨刷牙时突然晕倒,送医急救后,被确诊为颈椎病引发血流不畅所导致的眩晕。河南中医离退休专家医院主任医师霍主任强调,秋天是腰颈椎病多发的季节,而且现在年轻人发病的也很多。

    霍主任介绍,在该院接待的腰颈椎病患者中,主要是长期使用电脑的各职业人群,除IT业外,还有设计师、新闻工作者等等,甚至包括14至15岁和17至18岁两个年龄段的中学生。洪医生分析,这些正处于初中升高中和高中考大学时期的患者,长时间维持不良姿势读书或玩游戏,是他们发病的主要原因。

    霍主任指出,腰颈椎病危险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自己乱治或轻视、漠视,使腰颈椎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不少患者以为疾病不严重,就胡乱到不正规的小诊所、门诊部甚至桑拿店、按摩店去“解痛”,结果越治病情越重,有个别患者甚至最后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因此,霍主任强调,治疗腰颈椎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因为腰颈椎病有许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比如同样是颈椎病,有的通过推拿能缓解,而像脊髓型的颈椎病,在发病时一般不可进行推拿,否则治疗不当会使病情恶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这是为什么呢?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牵引、按摩、针灸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韧带依然松弛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3、腰椎间盘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2、腰椎间盘突出有季节效应: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康复注意事项

2009年09月10日10:24[我来说两句[字号: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是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改变,患者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患上此病后虽需药物或手术治疗,但平时的护理更加重要。下面我们就给大家综合介绍一些日常康复注意事项,希望有助于大家早日恢复健康:

  饮食安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一定的活动量,所以饮食的摄入量也应适当减少,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降低,故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有利于钙的补充,但是腰椎已经长出骨刺(骨质增生)的病人则不宜摄取太多钙质。

尽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病情加重。

 

  起居安排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挺胸,直腰,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龙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部肌肉疲劳。正确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收腹,双腿膝盖并拢,如有条件,可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蹬,使膝关节略微高出髋部。久坐之后也应活动一下,松驰下肢肌肉。平时工作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注意姿势的正确,避免弯腰抬重物。

  适当佩戴护腰和防寒保暖

  佩带护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另外,腰部受寒、受潮很容易让症状加重或复发,患者可以选择既制动又保暖、透气、不积汗的高性能康复护腰来保护腰部。

  注意卧具和卧位

  过软的床铺在人体重量压迫下可形成中间低、四边高的形状,很容易影响腰椎的生理曲线,使椎间盘受力不均。因此,从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角度出发,选用木板较为合适,一般使用时应将被褥铺垫得松软合适,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最容易产生不适感。所以,一般以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为宜。

  注意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急性期应该静养,不宜运动。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配以体操等适度的运动。在坚持合适的方法、正确的姿势、循序渐进的原则上,持之以恒,针对腰部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运动,比较有代表性的体操有倒走法、飞燕法、仰卧架桥法、左右转腰法等,网上也有一些介绍,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体操。

  用药和手术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以缓解症状为目的。 目前的药物大多是抗炎消肿激素类等药物,药物的副作用很大,此外,中药副作用相对来说小一些,但有效的少见。而手术治疗据有统计称仅有10%患者需要,一般来说手术分微创和开创手术,即使是近来流行的微创手术,术后效果也很难恢复到病前的水平,部分患者仍会复发。脊柱全体密布着重要的神经组织,椎间盘手术本身就存在风险,同时还有各种手术并发症、后遗症,甚至手术失败导致瘫痪的医疗事故也时有耳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患病和康复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选择,尽量采用安全系数高、保守、健康的疗法。

  在日常康复过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被疾病和药物的双重矛盾所折磨,都期望能寻找到一种更加自然的、更加趋于彻底治愈的办法,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伴随副作用的药物、针剂等逐渐被人们摒弃,人们更多倾向于本病的日常康复,并寻求利用人体自愈力和自然疗法相结合的医学理念。Alternative Medicine ——“代替医疗”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代替医疗机构相继成立,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潮流。

  近年来,日本独协医科大学、综合健康开发研究所、杏林大学等国际知名医学机构通过对纯天然锯峰齿鲛(百傲鲨)的研究,证实了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奇效果,开创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代替医疗”的先河。据日本鲨鱼软骨普及协会统计,人体通过服用7.5g/天的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可以实现软骨细胞的重新分裂和生长,促进腰椎纤维环软骨的再生,抑制软骨中的新生血管——这些,正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的关键!现在,用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来治疗关节炎,已经成为日本大多数腰椎患者的新选择。

http://photocdn.sohu.com/20090916/Img266778393.jpg

  随着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人性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康复护理将会越来越普及,诸如代替医疗这种先进观念也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马尾神经损伤与治疗
全网发布:2011-06-23 21:23 发表者:赵国利 (访问人次:3544

 

从腰3到尾l有脊髓神经束,像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 
  马尾神经损害临床较为常见,大多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腰椎管绝对或相对狭窄,压迫马尾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1949年Verbiest首次临床报告且将其命名为马尾神经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 CES)〔1〕。现就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编辑本段
马尾神经损伤与治疗
病因和病理学
  中央管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受压,引起马鞍区感觉减退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即为CES。自70年代以来,因CT、MRI扫描技术的推广应用,人们对椎管立体结构更加清晰,对CES产生的机理及其病因也更加明了。 
  1.1 骨性结构变异压迫因素 
  1.1.1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1910年Sumita首次报告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腰椎管狭窄。随后英国医生分别报告了椎板或黄韧带肥厚引起的神经压迫综合征及侧隐窝狭窄引起的神经根压迫。1977年Verbiest首次用“腰椎管狭窄症”这一诊断报告了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经手术治疗的经验。此后数年内美国学者Ehmi Wimsteim报告了部分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特殊临床表现即CES,现已明确腰椎管发育性狭窄是CES的首要病理学基础。 
  1.1.2 强直性脊椎炎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早、中期一般很少伴有神经系统的合并症。有人报告本病晚期可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至今世界上已积累了60多例此类报告。分别论述了强直性脊柱炎引起CES的机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可合并蛛网膜炎,继而形成憩室样囊肿并不断扩大,导致椎管扩大,椎体后部、椎弓和椎板骨质压迫性缺损,蛛网膜囊肿形成,脊髓圆锥或/和马尾神经受压,临床表现为CES,该过程是漫长的〔2、3〕。Coscia等人应用CT、MRI技术对这些病人进行研究得到同样结论。 
  1.1.3 腰椎退变性脱位或腰椎骨折 腰椎退变滑脱常引起椎管狭窄,此时椎板下缘及附着在松弛椎板上的黄韧带增厚,骨嵴增生,围绕硬脊膜及侧隐窝内的纤维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Marhouitz等人报告了手法按摩使椎体滑脱致马尾神经受压导致CES。椎体或附件骨折,骨折块或破碎的椎间盘等占据了椎管内空间直接压迫马尾神经。骨折块也可穿入硬膜内造成马尾神经直接损伤,出血、疤痕化,椎体压缩性骨折致构成椎管的软组织向椎管内皱褶,椎管极度狭窄,可产生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1.2 软组织压迫因素 
  文献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致CES为5.4%~10.6%,占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9.3%。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为常见病,故CES较为常见。也有人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CES的发生率为7%左右,同时详细描述了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及每个节段突出的部位、程度及手术预后情况,认为椎间盘突出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突出时其突出物不仅压迫马尾神经,当其游离于椎管时对马尾神经还有一瞬间的撞击力,使马尾神经缺血、水肿加重,影响了正常脑脊液循环。Holm曾报告根袖段神经根营养的75%来自脑脊液,25%来自血供。因此,脑脊液受阻时营养大部分丧失。马尾神经水肿消退后周围粘连形成,即便行椎板切除,突出物摘除减压,一段时间内脑脊液循环仍不能建立,使得马尾神经继发性损伤继续加重。故急性损伤愈后较差。慢性发病者多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状,马尾损伤不完全,症状反复发作,减压后效果好。 Tandon对椎间盘因素所致CES进行分析且作了分型。按发病急缓分为:Ⅰ型,急性发病,突然发生马尾损伤;Ⅱ型,急性发病,在腰腿痛基础上数天或数周内发生马尾损伤;Ⅲ型,慢性发病,病史长,多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状,马尾损伤不完全,症状反复。Kstuik将其分为两型:A型,急性马尾损伤在1周内发生;B型,渐进性发生的马尾损伤,数月及数周内发生。按损伤程度分为:(a)完全性损伤,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鞍区麻木,小腿肌肉瘫痪;(b)不完全急性损伤,上述感觉运动仅部分丧失。 
  1.3 火器性损伤 
  火器伤属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造成损伤,在战争时期多见。最近文献也有报道,John对火器伤造成CES的病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子弹或子弹碎片射入椎管或椎旁,弹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一系列的炎性反应,纤维组织增生,继而疤痕形成,疤痕组织累及马尾神经。另一方面,子弹一般为金属制成,进入人体后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物质对马尾神经刺激而使其产生炎性改变。有人报道1例子弹停留在L4~5椎间隙内,数年后相对应节段发生蛛网膜炎,蛛网膜和马尾神经广泛粘连。也有人在观察的病例中发现子弹射入的一段时间内未见明显的CES,当症状出现时查体发现在和子弹同一节段椎管内有一大囊肿。强调骨和软组织的损伤导致神经组织的损害和重新修复,疤痕组织包绕于马尾神经周围产生压迫及化学物质刺激马尾神经是产生CES的主要原因。 
  1.4 出血 Schmidt 
  等人对骶管动脉瘤所致的进行性CES做了研究。根据其症状、体征所提供的信息,病变定位于腰骶部。行MRI检查发现硬膜囊压迹和椎管内占位,做血管造影发现该占位为活动性出血,血肿压迫马尾神经致CES。 
  1.5 椎管麻醉 
  椎管内麻醉引起CES也有较多报道。Drasner等对硬膜外麻醉致CES进行研究,认为目前有3种原因:(1)硬膜外麻醉针误入蛛网膜下腔直接损伤马尾神经使马尾神经水肿、粘连;(2)针具误伤硬膜外脉络丛形成硬膜外血肿,压迫马尾神经;(3)麻醉剂的毒性作用。此类报告屡见不鲜 
  1.6 化学性物质 
  有人采用椎间隙内注射椎间盘溶解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致CES。Samuel等人对3例患者做了分析,其中1例应用此法致双下肢不全瘫。另外2例产生严重的CES。其原因可能为溶解酶使椎间盘不全溶解,形成椎间盘碎片,这些碎片进入椎管造成马尾神经压迫。也可能因溶解酶误入或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炎致马尾神经水肿粘连,且该病理变化的程度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7 手术 
  多见于腰椎间盘切除术及椎管扩大术等,Kardaun等人对腰椎间盘术后出现CES的原因做了分析认为:(1)手术动作粗暴或为了寻求突出物,神经剥离子过久挤压硬膜囊及马尾组织,直接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2)不合理的椎板切除减压,导致腰椎不稳或滑脱;(3)手术后疤痕形成直接压迫马尾神经。 
2 临床表现和体征
  2.1 CES临床表现较复杂,Jonsson等分析了大量表现为CES的病人,认为导致CES的原因是多种的,不同病人的CES中其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等各方面的症状所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马尾神经通常是指L1以下神经根,即支配盆腔兼或会阴部的传出兼或传入的神经纤维(本文所讨论的马尾神经的损伤不包括骶髓节段的直接损伤,即腰骶神经纤维病理变化)。根据其损害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马尾损害。(1)完全性损害中运动功能受损表现为膝关节及其以下诸肌受累,膝、踝关节及足部功能障碍,步态明显不稳,由于足伸、屈功能丧失,跨步时需抬髋关节呈“涉水步态”;大、小便失禁。感觉功能受损为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表现为股部后侧、小腿后侧、足部及马鞍区感觉减弱或消失。反射:肛门反射和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不能引出,阴茎勃起也有障碍。(2)不完全性马尾损害则仅表现为损伤的神经根支配区的肌肉运动和感觉区功能障碍,余未受损伤的马尾神经仍能正常发挥感觉和运动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CES为病情加重的重要信号。 
  2.2 影像学表现 
  2.2.1 腰椎X线平片检查腰椎X片可宏观地观察腰椎退变或外力损伤情况,是腰椎疾患诊断的基础,不可忽略。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间盘退变性椎间隙变窄、移行椎、骨折、骨肿瘤等疾病的X光片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可直接诊断马尾神经损害。 
  2.2.2 脊髓造影术使神经根、硬膜囊显影,通过其充盈程度从另一角度反映其本身病变或损伤情况。但造影本身是一种创伤,且各种造影剂无论是水溶性或非水溶性作为化学因素,会或多或少损伤蛛网膜或马尾神经,有时还可出现头痛、头晕、发热、碘过敏、原发症状加剧及抽搐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发生难治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应慎重选择造影剂,目前多选用Ommipaque等。大多数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人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2.3 CT及MRI 两者对不同组织结构有极高的分辩能力,可清楚显示腰椎管的情况、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和程度、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的状态,是诊断引起CES的腰椎管疾患和观察马尾大体变化的最佳检查手段。 
  2.3 诊断和鉴别诊断 
  CES在腰椎疾患中较为常见,由于病因、临床表现复杂,病人可分布于神经科、骨科、泌尿科。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大部分病人有明显原因;(2)疼痛多表现为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3)神经损害呈进行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双下肢及会阴部麻木、感觉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排便乏力、尿潴留、大小便失禁,男性还可出现阳痿;(4)放射科辅助检查可清楚直观地反映椎管和椎管内硬膜囊及马尾情况。脊髓圆锥和马尾完全性损伤应加以鉴别,有利于治疗和预后情况的判断。运动功能在损伤平面以下两者均完全丧失,但前者为弛缓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后者仅表现为弛缓性瘫。感觉功能损伤平面以下前者可出现感觉分离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的现象,而后者各种感觉均丧失;前者跟腱反射存在、减弱或消失,后者包括跖反射全部反射均完全丧失;膀胱功能前者的特点是早期丧失,后期可建立反射性或自律性膀胱,男性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前者保留或消失,后者减退或消失;自发性疼痛前者多无或有局限于会阴及臀部的轻痛,后者表现为双下肢剧痛;预后前者不能恢复,后者行马尾神经修复有恢复的可能性。 
  3 治疗 
  CES治疗的最佳措施就是手术。原则是尽早诊断,早期手术,必要时急诊手术。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压迫,松解粘连。Tag认为出现马尾神经损伤2周内手术效果最好,大于2周疗效差。又有学者通过大量病例证实慢性马尾损害的恢复与手术时间无明显关系,急性马尾损害必须尽早手术。这就提示我们对急性及亚急性马尾损伤均应早期手术。 
  手术方式:(1)椎板切除减压术,其目的是扩大椎管达到减压效果。适应于骨折或骨折脱位。其减压范围以足够使受压部位的致压物完全切除或者以脱位的节段为中心,上下不超过一个椎节的椎板。(2)前方减压或内固定术,主要用于来自脊髓前部致压物的清除,具有直接减压作用,并且可给予不同方法内固定术增强稳定性,还可以应用人工椎体,替代骨折或病损的椎体恢复原高度。(3)马尾神经吻合术。①近端马尾神经吻合术,第1、2腰段马尾神经尚未分散,因而神经根聚集,损伤的马尾排列紊乱,可以明确损伤的部位,诊断后以脑棉包绕切口,保护周围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除积血和血块。然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根据马尾神经粗细,仔细对合,缝合神经束膜1~2针即可;②远端马尾神经吻合术,根据马尾神经解剖特点,L3以下马尾神经的运动神经逐渐靠向腹侧,而感觉神经分布于背侧。为保存下肢功能,尽量吻合其运动神经即前根。马尾神经无神经外膜,但有周围神经束膜,故缝合时有一定困难。(4)马尾神经松解术,适应于慢性损伤造成马尾神经粘连致CES的病人,手术必须在显微外科技术下进行。影响手术疗效原因有:(1)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长期受压,未得到及时减压发生了继发性的蛛网膜炎,致马尾瘫和顽固性难治性腰腿痛,因此应早期手术治疗。如不能早期手术,手术时应该行马尾神经探查,如有粘连应作马尾神经松解术。(2)术式选择不当破坏了脊柱稳定性,以致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滑脱、椎管狭窄,因此应尽量采取开窗减压术。(3)手术不熟练,动作粗暴,解剖层次不清,进一步损伤马尾神经。(4)椎间盘髓核切除不彻底或漏诊误治。(5)腰椎管狭窄是导致CES的一个病理学基础,减压不彻底可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中应注意中央管和神经根管的扩大减压。(6)造影可以增加马尾神经损伤,行造影时应仔细操作和选择好造影剂。(7)术后再次粘连、疤痕组织压迫是手术无效或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目前对CES的研究很多,但对其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明了,对于重症CES的治疗效果也不乐观。为了提高临床的治愈率,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是:充分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探讨CES的发病机理;提高手术精度,准确选择手术方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准确定位,充分减压,防止粘连及术后疤痕组织对马尾神经的再压迫,减少再损伤。 
  另外马尾神经损害临床较为常见,大多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腰椎管绝对或相对狭窄,压迫马尾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CES治疗的最佳措施就是手术。原则是尽早诊断,早期手术,必要时急诊手术。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压迫,松解粘连。为了提高临床的治愈率,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是:充分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探讨CES的发病机理;提高手术精度,准确选择手术方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准确定位,充分减压,防止粘连及术后疤痕组织对马尾神经的再压迫,减少再损伤。 
  马尾神经损伤综合症 
  马尾神经综合症是世界疑难课题。临床多见脊柱暴力骨折、腰椎退行性病变、马尾部位胆脂瘤、神经鞘瘤、脊髓脊膜瘤、脂肪瘤或转移瘤刺激损伤马尾神经所。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突出椎管内被压缩骨折的椎体骨片、脱出的椎间盘以及刺激马尾神经的肿瘤为主,辅以脱水剂、皮质激素、营养剂或自由基清除剂(如臭氧)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1年11月29日
后一篇:旅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