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触及27年来历史高位
标签:
杂谈 |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目前澳元历史高位的事件,也不得不发现,有一些隐忧和隐患夹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除了澳元兑换美元在不停的升值过程外,其他各国的货币同样在显著升值,这样的局面非常容易整个资源类价格的提升,而这样的趋势极易造成金融大动荡,财阀们面临此等危机和隐患,多数采用的方式将以大量用现金购买贵金属,地产,地皮等不动产实物进行保值。
Snowpear雪梨网10月6日报道,国际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评估的2010年全球城市指数排名,悉尼成功跻身前十名,这座港城今年位列第九。这份榜单对全球65个大都会的商业活动、人力资源、政治参与度、文化背景和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在排行榜上,纽约拔得头筹,伦敦、东京、巴黎、香港分列第二至第五位。在2008年的排名中,悉尼排名第十六名。
World's top 20 global cities
1. New York
2. London
3. Tokyo
4. Paris
5. Hong Kong
6. Chicago
7. Los Angeles
8. Singapore
9. Sydney
10. Seoul
11. Brussels
12. San Francisco
13. Washington D.C.
14. Toronto
15. Beijing
16. Berlin
17. Madrid
18. Vienna
19. Boston
20. Frankfurt
适应澳洲文化
尊重私人空间
澳大利亚的文化中,强调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注重私人空间。一些在国内看似无心的行为,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很可能成为一种无礼与冒犯。
“如果是在超市里,别人在看货架上的东西时,即使他站得离货架有1米左右,如果你要从那儿过,是不能从那个人和货架之间走过去的,一定要从那个人背后绕过去,直接从中间走是非常不礼貌的举动。”来悉尼留学还不到3个月的敬路月已从中吸取教训,“如果从背后绕不过去,一定要说打搅了,再从中间穿过。这是普遍的礼貌问题,不只是我个人要这么做。”
敬路月告诉笔者,之前的一次经历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有一次我去买肉,看到一个店员在那儿愣着,我就去跟她说我要买什么,但当时我没发现,实际上她是在等另外一位顾客付钱,而那位顾客和这个店员站的距离,对我来说,是看不出他们俩是在谈话的。然后,那个店员就很不客气地跟我讲:难道你没看到我正在为别人服务吗?我心里觉得委屈,他们中间隔了一个放肉的展柜,那个顾客和展柜之间还能挨紧站3个人。”敬路月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比画出顾客与店员之间的距离。
转换思维模式
在为人处世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辞让之说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含蓄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处世哲学。谦逊含蓄与直截了当是中国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的差别之一。
“有一次,一位澳大利亚同学来我家玩,临走前,我客套地说了句‘明天有空带着你女友过来玩’,没想到第二天他真的和女友一起买了很多吃的东西过来,大有开派对的意思,弄得我很尴尬。”在澳大利亚悉尼留学的黄鹤告诉笔者。
此外,在学习方面,中国留学生与当地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学生比较善于综合性思考,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问题;而澳大利亚学生更善于分析性思考,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批判性思考,注重从细节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另外,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顺着老师的讲解听下去,而澳大利亚学生就会从主线发散出很多其他问题,彼此之间还有逻辑性。这需要自己有意识地锻炼。”已在澳大利亚留学4年的周齐敏说。
理解当地的价值观念
中国留学生喜欢“以和为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数会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甚至吃个“哑巴亏”,而澳大利亚学生则会采取相反的做法。对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留学的王娜深有体会。
“我去商场买衣服,标价139澳元,划过卡以后,也没怎么仔细看金额就走了,可后来才发现小票上划掉的是199澳元。我原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想着钱也不多就算了,可我的澳大利亚同学坚持要带我回去理论,说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你的权利,她这句话一下敲醒了我。”
据王娜介绍,她身边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经历与之恰恰相反。这名中国留学生在超市打工,因为大意给商品贴错标价而遭顾客投诉,无奈只能自己将商品差价补上。
“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要想较好地适应澳大利亚文化,我们首先要理解本地的价值观念。”王娜说。
走出华人朋友圈
多年来,随着澳大利亚留学热的兴起,留学在澳大利亚已逐步成为一种产业,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赴澳留学,在当地留学生中形成一个个小的华人朋友圈。
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的任毅同学介绍说:“虽然平时上课的时候,和当地学生相处也算融洽,但课下我们有自己的华人朋友圈。这边不像欧洲中国留学生比较少,这边的中国留学生较多,大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相对而言更容易交流,所以,我们很少主动去融入当地学生或是文化当中。”
据笔者了解,在澳大利亚这种中国留学生扎堆现象并不是个案,尤其在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这种现象更为多见。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形成华人朋友圈,彼此之间相互照顾,淡化思乡之情、感受家的温暖,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被自己周围的小圈子所囿,刻意减少或者拒绝与当地文化、当地人的接触与交流则未免得不偿失。如果真的如此,很可能出现在国外留学多年仍对当地文化知之甚少的局面,适应异国文化更无从谈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