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的

(2007-02-16 23:58:19)
看了这篇文章你怎么认为.这个世界到了那了......
 
 
澳門日報 - 15.2.2007覆水難收

覆水難收                          澳門日報 - 15.2.2007  

看《滿城盡帶黃金甲》,我非常震驚。令我震驚的,不是千軍萬馬的場面,不是金碧輝煌的場景,而是———跟鞏俐演對手戲的周潤發,演技竟是如此明顯地相形見絀!

年多前的《七劍》公映時,就有不少評論指出片中的香港演員在內地演員的比對下,完全暴露了演技上的不足。是的,這幾年來,我們見識到內地演員的厲害:葛優、陳道明、劉燁、周迅、章子怡、胡軍,甚至是非常新嫩的張靜初,個個都是實力派。不過,由於《七劍》中被比下去的甄子丹及楊採妮等,在香港都稱不上是好演技,因此這個落差還不至於令人太過訝異;要知道內地演員大部分是科班出身,技高一籌也不稀奇。只是,當香港的殿堂級演員周潤發跟鞏俐交鋒而敗陣,這才真正敲響了警鐘———又或是香港藝人的喪鐘。

《黃金甲》中的演技交鋒

《黃金甲》的真正主角不是周潤發飾演的皇上,而是鞏俐飾演的皇後,這使得周潤發的發揮空間不如鞏俐大。有朋友這樣為周潤發辯解:張藝謀一向偏重描寫女性,因此忽略了男角,情況就像叫鞏俐去演一部吳宇森的英雄片,她也大概只是個花瓶。對於這種說詞,我並不贊同:關錦鵬擅寫女人心,《胭脂扣》的側重點也在梅艷芳身上,但為什麼張國榮的演出仍然如此耀眼?《阿飛正傳》中的梁朝偉只出現幾分鐘,他的演出為何令人津津樂道?因此,周潤發在《黃金甲》中表現失準,完全是難辭其咎。

《黃金甲》中鞏俐的演出,也許有時略嫌過於外放,但其滿溢的感染力與豐富的表情變化卻是功力的表現:貫穿全片有很多場喝毒藥的戲,這個重複的情節,鞏俐竟有本事每次都有不同演法,有時是認命,有時是懷恨,有時是哀怨,有時是淒涼,有時是滿腹心計。就憑這些喝毒藥的戲,鞏俐可以當上今年所有電影頒獎禮的影後而面無愧色。

《黃金甲》的劇本當然是大有問題的———尤其在刻劃人物方面。然而,如果說鞏俐的演出彌補了這個不足,那麼,周潤發生硬而失準的演出則凸顯了人物的先天貧血:他的陰險常常太過着跡,他的霸氣也欠說服力,更令人不解的是他把這個皇上演得頗為陰柔,有時令人懷疑他是否在演太監———難道縱橫中外影壇數十年的他以為陰險就是陰柔?

周潤發的情況,有他的個人原因:去了荷里活發展多年,他幾乎未拍過一部可以發揮演技的作品,情況比較好的就是拍李安的《臥虎藏龍》。至於他在一些荷里活片中,既沒神採,演出亦欠層次感,就是他以前在港片散發的明星魅力也蕩然無存。他在彼邦的“水土不服”,竟延續了十數年,其中原因除了是角色限制(他始終受限於其膚色),也因為荷里活導演不太了解他。這種導演與演員之間的默契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就連對他有一定認識的中國導演張藝謀都沒能拍出他最好的一面,老外導演又怎能做到?當代的香港演員拍外語片而如魚得水的大概只有一人———《錯過又如何》的張曼玉,因為,導演正是曾經跟她日夕共對的前夫。周潤發在荷里活混了這些年,拍不到一齣代表作不要緊,最要命的是他連演技都生疏了,這就是“荷里活之夢”的沉重代價吧。

香港演員劣勢難挽

不過,除了周潤發的個人因素,《黃金甲》還說明了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就是香港演員的困局。以往,內地藝人缺乏包裝,因此,我們雖然知道內地有劉曉慶、潘虹、斯琴高娃等一眾好戲之人,但他們很難搶去香港演員的飯碗。但到了今時今日,不少內地藝人已是要外型有外型,要實力有實力,加上他們有內地的市場,競爭能力已是大增,香港的演員如何招架?

去年看《如果愛》,我被周迅的演技摺服。她出場的那幕戲,是在化妝間接受記者訪問,她一邊對鏡化妝一邊冷冷的說:“我要出的是寫真集,不是回憶錄。”不過是幾秒鐘的戲,不過是幾句對白,但人物的立體感頓時成形:她是個有段不堪回首的過去的大明星。那種駕馭人物的功力,叫人眼前一亮,我想不到當今香港有哪個年輕女演員有那份能耐。香港的演員大多既欠專業訓練,又缺乏進修演技的意識,你更別奢望他們會像梁朝偉閒時就拿起書來讀,或像張曼玉操幾國語言。他們今天尚可靠着比內地演員優勝的明星魅力立足,但是,總有一天內地會有條件大量生產明星級演員的。

前陣子,在孫燕姿的演唱會上,擔任嘉賓的劉德華力勸她加入影壇,嚇得小妮子連聲婉拒。差不多同樣時間,《哲古華拉少年日記》的南美演員加艾爾加西亞般奴接受英國SightandSound雜誌訪問時表示:我希望荷里活不要再把劇本送來給我,我對荷里活片沒有興趣!兩則消息可謂相映成趣。一種是專業演員的個性表現,另一種則是劉德華式的思考、香港藝人的邏輯:不必精,不必專業,最緊要爭取曝光,最好是瓣瓣通吃。中外藝壇不是沒有過歌影皆精的藝人,然而,像芭芭拉史翠珊、張國榮及梅艷芳的藝人始終是少數中的少數。因此在美國,不見有人力說湯漢斯進軍歌壇,大部分歌星亦不會閒時去拍拍電影。是的,當周潤發的演出被內地演員無情地比下去,當劉德華仍然天天見報日日擺獎,我們知道,在閃亮的黃金龍袍與音樂獎座背後,香港歌影文化的劣勢已是覆水難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告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