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被动语态和过去分词做形容词
(2012-12-09 12:38:32)
标签:
杂谈 |
口语里我们经常听到:A: Please sign here. B: Here, it's signed, now give me
my stuff.
这样的对话经常让英语学习者联想到,过去分词做形容词,或者被动语态,在一般现代时里也是表达已经发生的事情(被发生了的事情)。经过深入分析和讨论,这种理解在句子变得复杂之后会将学习者引入误区。
先说说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与我们常说的主系表结构(主系主补或SVC)是很难区分的。对于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说,两种结构基本就是相同的。这也是为何主系表和被动语态长一个样。至于有些动词分词不能作形容词,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有些分词没有完全形容词化。但是由于动词分词一般有作定语、表语、状语等的用法,和形容词用法几乎一样,所以要严格区分一个词到底是动词分词还是形容词很难。也因此,区分表语里哪是个动词分词还是形容词也很难,由此我们说,被动语态还是主系表结构是难以区分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说过去分词做形容词的问题。
回到一开始提及的问题:如果过去分词做形容词,那么它不存在时态问题,并非要表达已经发生的事情。作为一个形容词,分词所表只是状态。例如:
This paper is signed. 和 This paper is usually
signed,他们的时态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却需要理解前一句话为:Someone has signed this paper
而第二句有可能要阐述:No one has signed this paper, but usually this (kind of)
paper appears signed.
鉴于上文讨论过的,被动语态还是主系表结构是难以区分的,假如我们把上面的例子看做被动语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主动语态的一般现代时,就根本不存在什么歧义。
someone sign this paper和someone usually sign this
paper,他们的意思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第二句的usually是累赘。
因此,作为形容词出现的过去分词,非表达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只是在表状态而已。
以上的讨论引我们进入了那个最初谈到的,在句子变得复杂之后会将学习者引入误区的问题。当句子中形容部分变多时,读过去分词就要各外小心。
This is a pile of burned wood for Xmas. 和This is a pile of wood
burned for Xmas.
第一句,for Xmas 和 burned 做并列修饰
wood的定语:这是一堆木头,既是烧过了的木头,又是给圣诞节用的木头(可能做木炭?)。把for xmas
和burned位置互换,虽说语序的法则可能不允许,但是不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
第二句,for xmas 做 burned 的壮语,合成定语修饰
wood。这是一堆木头,用于圣诞节烧。至于哪个圣诞节?不可知。是否一定要烧?不可知。所以更详细的说:圣诞节一定要烧些什么的(可能用来取暖?),这是一堆为这个事准备的木头,但是谁也不知道最终会不会烧。这里for
xmas和burned的位置是不可以颠倒的。
最容易混乱的是这种句子:This is a pile of wood burned for last
Xmas。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误解成:一定是这情况 Someone burned this pile of wood for last
Xmas.
(这是上一个圣诞节烧的木头,肯定是一堆炭了)。这样理解其实是把burned这个形容词去掉了,又加上了一个动词burn。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并非一定。比如:This
is a pile of wood burned for last Xmas. Unfortunately, dad had a
heart attack,
遇到这种句子,可以把形容词换一个比较简单的再看看:This is a pile of cheap wood for Xmas 和
This is a pile of wood cheap for Xmas.
第一句:这是堆便宜木头,也是一堆给圣诞节用的木头(可能是因为便宜所以用来烧?)第二句:这是一堆木头,对于圣诞节来说太便宜了。它可能本身不便宜,但这家人很奢侈,认为它作为过圣诞节的用品(烧,装饰或者干别的用)是太便宜了,但谁也不知道圣诞日到底用不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