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2009-07-06 17:02:26)
标签:
杂谈 |
三.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一些微生物可以从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同化合成细胞物质,这类细菌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它们在无机能源氧化过程中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1. 氨的氧化
NH3同亚硝酸(NO2-)是可以用作能源的最普通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硝化细菌所氧化,硝化细菌可分为两个亚群: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由亚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再由硝化细菌将亚硝氧化为硝酸。由氨氧化为硝酸是通过这两类细菌依次进行的。硝化细菌都是一些专性好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且大多数是专性无机营养型。它们的细胞都具有复杂的膜内褶结构,这有利于增加细胞的代谢能力。硝化细菌无芽孢,多数为二分裂殖,生长缓慢,平均代时在10h以上,分布非常广泛。
2. 硫的氧化
硫杆菌能够利用一种或多种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的硫化合物(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多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作能源。H2S首先被氧化成元素硫,随之被硫氧化酶和细胞色素系统氧化成亚硫酸盐,放出的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偶联产生四个ATP。亚硫酸盐的氧化可分为两条途径,一是直接氧化成SO42-的途径,由亚硫酸盐-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末端细胞色素系统催化,产生一个ATP;二是经磷酸腺苷硫酸的氧化途径,每-氧化一分子SO42-产生2.5个ATP。
3. 铁的氧化
从亚铁到高铁状态的铁的氧化,对于少数细菌来说也是一种产能反应,但从这种氧化中只有少量的能量可以被利用。亚铁的氧化仅在嗜酸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低pH环境中这种菌能利用亚铁放出的能量生长。在该菌的呼吸链中发现了一种含铜蛋白质(rusticyanin),它与几种细胞色素c和一种细胞色素a1氧化酶构成电子传递链。虽然电子传递过程中的放能部位和放出有效能的多少还有待研究,但已知在电子传递到氧的过程中细胞质内有质子消耗,从而驱动ATP的合成。
4. 氢的氧化
氢细菌都是一些呈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化能自氧菌。它们能利用分子氢氧化产生的能量同化CO2,也能利用其它有机物生长。氢细菌的细胞膜上有泛醌、维生素K2及细胞色素等呼吸链组分。在该菌中,电子直接从氢传递给电子传递系统,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产生ATP。在多数氢细菌中有两种与氢的氧化有关的酶。一种是位于壁膜间隙或结合在细胞质膜上的不需NAD+的颗粒状氧化酶,它能够催化以下反应:
该酶在氧化氢并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电子的过程中,可驱动质子的跨膜运输,形成跨膜质子梯度为ATP的合成提供动力;另一种是可溶性氢化酶,它能催化氢的氧化,而使NAD+还原的反应。所生成的NADH主要用于CO2的还原。
四.能量转换
1.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例如,在EMP途径中(图5-4),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以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中都分别偶联着一分子ATP的形成;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图5-8),琥珀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时偶联着一分子GTP的形成。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FADH2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的合成(图5-10),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一分子NADH和FADH2可分别产生3个和2个ATP。
由于ATP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阐明ATP合成的具体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丰硕成果。英国学者米切尔(P.Mitchell)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偶联假说(chemiosmotic-coupling hypothesis),该学说的中心思想是电子传递过程中导致建立膜内外质子浓度差,从而将能量蕴藏在质子势中,质子势推动质子由膜外进入胞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存在于膜上的F1-F0ATP酶偶联ATP的形成(图5-11)。
3.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让学生理解)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以用于从CO2合成细胞物质。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除了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光合微生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包括紫色细菌、绿色细菌、嗜盐菌等)。它们利用光能维持生命,同时也为其它生物(如动物和异养微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有机物。
光合细菌主要通过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产生ATP,这类细菌主要包括紫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在光合细菌中,吸收光量子而被激活的细菌叶绿素释放出高能电子,于是这个细菌叶绿素分子即带有正电荷。所释放出来的高能电子顺序通过铁氧还蛋白、辅酶Q、细胞色素b和c,再返回到带正电荷的细菌绿素分子。在辅酶Q将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c的过程中,造成了质子的跨膜移动,为ATP的合成提供了能量(如图5-14)。在这个电子循环传递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故称环式光合磷酸化。环式光合磷酸化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产物只有ATP,无NADP(H),也不产生分子氧。
有的光合细菌虽然只有一个光合系统,但也以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方式合成ATP,如绿硫细菌和绿色细菌(见图5-16)。从光反应中心释放出的高能电子经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黄素蛋白,最后用于还原NAD+生成NADH。反应中心的还原依靠外源电子供体,如S2-、S2O32-等。外源电子供体在氧化过程中放出电子,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失去了电子的光合色素,使其还原,同时偶联ATP的生成。由于这个电子传递途径也没有形成环式回路,故也称为非环式光合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