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浮云堂(上)

标签:
浴鹄湾浮云堂茶道子久草堂浮云堂茶书院 |
分类: 茶道 |
正月初一,天气睛好,整装去探访座落于浴鹄湾西岸的“子久草堂”。相传“子久草堂”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旧居,那里承载着黄公望的历史,如今是“浮云堂”茶书院所在地。
至浴鹄湾下车,道路两边的人流迥异,左边人潮汹涌,大概都是去西湖十景“花港观鱼”的游客,右边却是极清静的一片树林,少有路人经过,这正是我们要去的方向。沿街行至一个小的岔路口,拐进去是一条小路,两边树木夹道,幽深宁静。走不多远,透过左侧的树隙便看见一大片安静的湖水,碧绿碧绿,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对岸的枯树倒映在湖水中,稳重沉静,我想这便是浴鹄湾了。
右手边是南方纤细婉约的竹林夹道,路的两旁均用粗竹围起一道的栅栏。冬日里的阳光倾泻下来,湖面上似洒了碎金一般波光粼粼,阳光穿过树缝的间隙形成的光柱让人联想起电影里的镜头。沐着阳光,立春后的花草树木生机起来,还有早春啁啾的小鸟不时从上空划过,映衬着湛蓝的天空,眼前的一切就像一幅干净纯洁的画卷。
往前走,一路上有闻有赏,竟不知路之遥远。转过一道弯,隐隐约约听到悠扬的笛声从不远处飘来,寻声而去,一座简洁古雅的轩榭“霁虹榭”即在眼前。为了不惊扰吹笛之人,轻踏入榭,顿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榭外湖水广袤一片,榭内一男子正在临湖吹笛,此情此境仿佛世外桃园。
不禁为之打动,遂扶栏而坐,品美景赏悠笛,舒畅自不必说!榭栏外湖水广阔平静,无风时如一面镜子,有风时微波荡漾,好一个”水光潋滟晴方好“!
望远视野辽阔,远山层峦起伏。碧空一轮艳阳普照,湖中一片碎金遍洒。不时微风一过,粼粼然湖面皱碧铺纹,令人神清气爽。对岸林中潺潺的细流欢快地淌入了宁静的鹄浴湾。
悠闲的野鸭在湖水中畅游,时而钻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顽皮之极!“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股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暖意浓浓。
在湖水的右侧,白墙黑瓦的“飞虹廊”蜿蜒向前延伸至湖对岸,宛如一条浮于湖面的玉带。看此长廊与苏州拙政园中的长廊竟有几分相似,“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起来苏杭的风景和格调自是一派!
榭内那吹笛的男子早已入情入境,轻悠婉转的笛声在湖面上荡漾飘散,时有时无,让人陶醉!不禁又令人联想起金镛的武侠小说......
远远眺望对岸,几间眼熟的茅顶屋映入眼帘,我断定它一定是传说中的“子久草堂“。起身出榭,从右侧穿“飞虹廊”继续往前。
顺长廊笔直前行,于曲折处见到了“霁虹桥”,桥体造型简洁美观,如雨后飞虹卧波,在两岸垂柳的掩映下,和我以前从画中看到的江南水乡的景致一般氤氲迷人,这是我从小就迷恋的画面!
说来有趣,想那西湖边此刻应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而此处却是少有人烟,娴静宜然。偶有几个游人经过,倒丝毫不会影响到浴鹄湾独有的清逸宁静。这一刻真不想离开!
斜对岸的“子久草堂”越来越近了,从“霁虹桥”下来,向左穿过一条绿竹夹道弯弯曲曲的清幽小路,一出来,曲径通幽处便是“子久草堂”。
沿甬道绕至正门前,恰有一只野鸭闲适地躺在一边打盹,不曾想是我们惊扰了它,吓得它扑翅迈腿地张皇而逃,心中不免有几分抱歉。
环顾四周,此处依山傍水,真是"猿鹤相亲,松篁交翠"之所。顿悟隐匿此处的妙处,于山水间才能体会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丰饶、林不大而茂盛”的美妙!真称得上是“翠竹林中景最优,人生此乐更何求”。
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首、尾两图为“浮云堂”拍摄,其余图皆为“一鉴斋”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