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三)—— 怡园

标签:
苏州园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怡园怡园琴会 |
分类: 游记 |
怡园位于今苏州繁华的商业区人民路1265号,门外喧闹一片,门内则怡然宁静,真是一处闹中取静之所。
怡园占地面积不大,约九亩多点。在苏州各大著名的园林当中怡园是最晚修建的一座。虽然其历史文化底蕴不如其他园林那样丰厚,名气也不如其它园林那么响当当,但其艺术上的造诣却是令人钦佩不已——它吸苏州各园林之所长。怡园的造园艺术形成了集锦式的特点,通过紧凑的布局,得宜的手法,使怡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怡园由于空间范围的局限和与隐逸意识相联系,没有强烈彩饰的建筑,各建筑雕饰上的搭配却是相得益彰,小巧的造型格局及自由的构图格局,使得怡园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恬淡清新的朴实之美。
进入大门,穿过幽静的庭院及“四时潇洒亭”,走过长廊,即可至石舫。石舫屋作舫形,故名“石舫”,又称“白石精舍”。内设石质家具,此处歇脚,既清凉又清静。坐在室内,读一读墙壁上悬着的郑板桥一幅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也是非常惬意的事。
穿过迎风月洞门,随即步入了园子的核心部分——池塘与假山区域。
怡园建园时主人还购得三个废园里的湖石,加以集中布置,所以园内湖石既多且美,无论立峰、横峰、花台、驳岸等,都玲珑剔透,并随意点缀,突破成规,甚具自然之趣。怡园的假山,参照了环秀山庄大假山的布置;假山中的洞壑,也有狮子林山石的影子。
怡园的池塘,也与网师园中的池塘有相近之处。
怡园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101块,称为“怡园法帖”,这些书法艺术成为苏州诸园之冠。
怡园虽小,但景物却很丰富多彩,园景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层次分明,疏朗宜人。如此清雅极致的园林能够脱颖而出倒也有一番缘由,据记载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时,当时请来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了园林的筹划与设计。怡园中一石一亭均是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一景一物,均慎重斟酌之后方定稿。园成之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
1919年仲秋,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会后,李子昭作《怡园琴会图》长卷,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目前,怡园内仍有大量琴案之类的家具。
怡 园
李鸿裔
叠石疏泉不数旬,
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夕桃花雨,
便有红鱼跳绿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