冚罗蕉又名打木棉蕉,位于端溪麻子坑下方百米之内,与朝天岩与宣德岩同一石层。冚罗蕉一说开采于明代,另一说开坑于清中后期,晚清民国时期停采。20世纪80年代又重开,现有十多个洞口,但产量不大。(参见话说端砚(四) ——
其它诸坑)

冚罗蕉石质细腻、坚实,柔润感稍差,大多数下、发墨较慢,石色青灰色微带紫,有象芭蕉叶的平行纹理,又称杉木纹。另有蕉叶白、天青、碎冻、火捺等石品,偶有石眼、金银线。冚罗蕉中石质佳者可冒充上三坑(老坑、坑仔和麻子)。
近日收获一方“方形瓜迭池老砚”,冚罗蕉材质,为长方形规矩形制,长140毫米,宽93毫米,厚17毫米。只可惜砚石右侧中部有残后补,所幸不妨碍研墨。



此砚雕刻较为细致生动,巧妙地将砚池开做瓜型,配以藤蔓、枝叶,颇为有趣。
将砚堂潮水,可见蕉叶白、火捺等石品。


据吴鸿祥先生《端砚鉴赏》记载,冚罗蕉古来不见石眼,近年发现有石眼,惟石眼色黄,形态不完整,晕圈不明,亦少黑睛。而此砚反面有石眼,且形态完整,呈绿色。目前手中这方砚也证明之前朋友所言,冚罗蕉古来有石眼,只是罕见罢了。
接下来,便是试砚了,取蒸馏水和墨锭试研。


此砚研磨时手感似坑仔,百来圈后,墨已黑亮,看似下发还不错,与天青坑仔相仿。较易清洗,仅残留细微的墨迹,相比普通的坑仔要好洗的多。
之前手上有另一方冚罗蕉砚石,磨感似麻子,发墨效果类似中档麻子,但在下墨上则优于中档麻子。

干图

湿水图清晰可见杉木纹
对比两方砚湿水图,左图为近年新冚罗蕉石质,右图为老冚罗蕉石质,两者对比,差别还是很大的。后者从视觉上看似像上三岩。

测试对比完毕后一小时,正准备将两方砚收拾起来,突然发现很有趣的事情。左图砚石表面的水分已基本干涸,而右图还有不少水分保留于砚堂之上。这说明,左边的这方石质较松,右边的石质较致密。往往石质较致密的砚石,研出的墨相对不易干涸。
------------------------------------------------------
砚之清韵
砚之清韵(六) —— 一字池冚罗蕉端砚
砚之清韵(十四) —— 冚罗蕉瓜瓞池端砚
砚之清韵(二十四) —— 莲荷纹鱼子歙砚
砚之形韵
砚海拾遗
砚海拾遗(十一) —— 冚罗蕉一甲传胪端砚
砚石工艺品
话说端砚(四) ——
其它诸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