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红木家族中最为尊贵的当属“黄花梨”,但在历史上,对于这种树种最初是没有“黄花梨”这个称呼的,只有花梨、花黎、花黎母、花狸、降香、降香檀、降真香、花榈、香枝木、香红木等别称。其产地为中国海南及越南中部,两广南部有少量散布。
花榈(一说榈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唐 陈藏器《本草拾遗》)
海南,汉朱崖、儋耳也。……,悉隶广南。西路环拱黎母山,黎獠蟠踞其中,有生黎、熟黎之别。土产沉香……青桂木、花黎木、海梅脂之属。(南宋赵汝适《诸番志》)
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明 曹昭《格古要论》)
按照故宫博物院学者周京南先生的考证,“黄花梨”作为一个单独的名称,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庆亲王奕劻的一份奏折。据《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卷四百六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庆亲王奕劻在为慈禧皇太后修建陵寝时上奏折曰:“己卯,庆亲王奕劻等奏,菩陀峪万年吉地,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谨用南柏木外,其余拟改用黄花梨木,以归一律。”又据《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卷四百七记载:“(光绪二十三年秋七月)癸丑,谕军机大臣等,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东西配殿,照大殿用黄花梨木色,罩笼罩漆,余依议。”另据《大清德宗皇帝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庆亲王奕劻等奏,吉地宝龛木植漆色,请旨,遵行得旨、著改用黄花梨木,本色罩漆。”
花梨之前加“黄”字,另一种说法是始自梁思成先生。民国时,建筑学家梁思成为区别当时的新花梨木,将老花梨木称之为“黄花梨”。
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黄花梨木质坚重,棕眼较小,经打磨后木的表面细嫩得如小儿肌肤。黄花梨木大致分两类。一类色浅,呈棕黄色;一类色深,呈棕红色。这两类黄花梨木区别明显,其特征有同有异。浅色黄花梨的光泽一般较强,即便年久失蜡,稍加整理,就会闪着幽幽的光。份量略轻,纹理清晰流畅,不暖昧。深色黄花梨油性大,因而光泽不如浅色黄花梨。两者相比较,深色黄花梨份量重一些,纹理上也不如浅色的清晰。







黄花梨家具明朝开始盛起,在清前期至乾隆这一百多年期间极盛,嘉庆后就几乎不再生产。而此时重装饰的清式家具由宫廷形成后开始进入民间。
黄花梨药用部分称为花梨格或降香木,主要指其树干和根部的心材部分。该药材气味芳香,味稍苦,烧之香气浓烈并有油流出,加水研磨,药液可治疗各种疼痛,也可磨粉外敷,止痛止血,是极好的镇痛剂。以其心材入药,有香气主治风湿、腰痛、吐血、心胃气痛、高血压等症,又可制作定香剂,是著名香科。
-------------------------------------------------------------------
黄花梨之美
浅谈古今珍贵硬木用材概念的差异(上)
浅谈古今珍贵硬木用材概念的差异(下)
木样(一)
木样(二) —— 黄花梨
降香黄檀(黄花梨/黎)
转载: 马未都 风格迥异的鸡翅木家具
明式家具的材料选择
浅谈白酸枝的处理工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