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龙刚李冠林文化 |
分类: 设计、艺术研究文论 |
龍剛|李冠林
在貴州美院學裝潢的龍剛,來深圳主要是因為此地溫暖的氣候和開放快捷的訊息。在來深圳之前,他在貴陽的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了兩年,期間對深圳的平面設計發展並無多少瞭解。南下深圳正好趕上“平面設計在中國96展”,因為所在的高意設計公司參與設計了96展的獎盃,龍剛對於96展及一些設計活動開始關注,並開始投稿參與比賽。
李冠林就讀的湖南大學當時請到龍兆曙、王序擔任教職,通過這兩位老師,他不僅耳聞了深圳和香港平面設計的種種,也在龍和王的教導下,對於設計和設計行業有了一定的瞭解。據他回憶,王序在湖大上的是海報課。“他在乎學生的悟性。所以,我們當時有的同學上他的課像沒上一樣,而且王序要求非常嚴格。那次應該是屬於他第一次系統地去講課吧,在當時來講,可能在教學上還沒有形成他自己的風格,是以總監帶學生的方式,所以給我們的壓力非常大。但是我確實是通過他,對設計的理解有一個很大的提高,他資源特別多,每次上課都會把他的資源給你放出來。他會介紹一些背景資料,在學生問的時候,他有的時候講有的時候不講。後來我明白,他有一些東西講了,我們也不一定能聽懂。他上第一堂海報課是叫我們每個人找一張自己喜歡的海報去講。我記得我拿的是一個田中一光几何歌姬的海报,他當時一看完之後就講了很多,因為他對這個人是有感情的,那個海報他有收藏原作。可能他看到一些觸及到自己內心的東西他就講一些。他的課程上完之後,很多同學覺得不是太收穫很多東西,但是我日後回想起來,還是有很大的提高的,因為他上課不是像教你什麼東西,他是一種啟發式的,他的那種啟發是你說什麼都可以,你說什麼都對,我是這樣去認為的吧,讓你自己去感悟。我是屬於比較好事的學生,下課還會去找他聊,這時候反而聽到更多的東西。”(李冠林语)
2003年,李冠林临近毕业,龍兆曙介紹他進入深圳一家事業單位實習,他在此地參與了深圳市長杯的一些策劃和設計工作,也通过03展等一些活动见到了之前只在书籍中见到的深港两地设计师。畢業後他進入比藍工作,與龍剛成為同事,在共事的兩年間,兩人發現彼此很有默契,於是決定一起開個工作室。對於商業經營和運作沒有什麼概念的兩人約定,一起嘗試半年,若做不下去的話就散夥。李冠林說,“開始的時候我們確實自身來講沒有太多的資源,而且龍剛也不是從上一家剛做完之後就把客戶挖過來那種,我們一般不會做那種事情,另外一方面我們是設計師出身,在商業方面可能沒有那麼的敏銳,不像有一些公司做商務的,他們出來可以帶走自己的客戶,我們倆是屬於淨身出戶的。”所幸李冠林在服務市長杯時認識一位元前輩陳向峰,陳是哈爾冰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一早辭去公職開辦工業設計公司,陳向峰雖然不是設計出身,但幾年下來在工業設計领域已經頗有建樹,同時也看到了服務的客戶在品牌形象方面的需求和商機,他找到李冠林提出合作,三人一拍即合有了今天的鼎典。鼎典目前為客戶提供以產品設計和品牌設計為核心的服務,而在未來,他們希望能夠成立自己的實體品牌,有自己的產品,因為他們在提供設計服務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設計是為了什麼?“設計師在行銷方面可能只幫忙起到視覺行銷這一塊,但是客戶要運作的時候,很多方方面面要去考慮,我覺得整個的考慮就是一個最偉大的設計,这几年服务客户了解和学到的东西,讓我對建立自己的品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信念就在心目中慢慢地加強了,陈向峰和龍剛的步子都是比較大的,我們公司已經單獨成立了一個事業部,慢慢要單獨成立一個分公司運作一個生活品牌,叫‘人文一百’。名字是龍剛起的。”(李冠林语)这个品牌将主营电子产品,更倾向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