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设计造型基础课总结之   基础是天赋及潜入意识的

(2014-01-21 11:32:28)
标签:

胡思乱想

教育

创造力

设计

分类: 设计的基础教学研究

设计造型基础课总结之   基础是天赋及潜入意识的

莫萍

 

    这学期又上了《构成基础》课,还是为展示专业上的。也全程录了像,录到后来,觉得还是等下次上,调整完善了再po上博客来比较合适,王国维说,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深以为然。

这几年连续地在空间范畴内上这个课,看了很多,想了很多,必须得承认,直到这一次才自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也第一次觉得,或许这样上才是目前我的能力能达到的合适的方式。

甚至,现在这样说,架不住到年底,想的太多,又有调整,所以,我现在的总结,真的只适合当下。


上课的方法和内容,基于几个方面的想法和理解。

 

一、         系里的教学研讨会,有同事去培训回来,带回某种观点:教育就是传授经验。对这个,我本能的就要反对。众所周知,教设计的教师并非这个行业的顶尖者,若只传授经验的话,就我个人来说,如果学生撑死了就TA遇到我时我的水准,我基本只能表示很惭愧。

 

二、         听柳冠中的讲座,他提到他偶然得到的德国200年前的教育宣言: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趋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人不能留在原地,因为那意味着停滞,而留在某个老师的原地这种情况就更可笑了。德国人200年前的这个说法虽然历史久远,但其中的思考却非常与时俱进——就我个人而言,若拥有这样的能力,我欠缺的安全感可能会稍有满足,而不是时不时地在暗夜里在面对各种未知时因恐惧而坐卧难安、不知所措。相信学生们也是一样。但重点是,如何唤醒?如何培养呢?

 

三、         包豪斯的校长格罗比乌斯在《新建筑与包豪斯》里说到,“我有一个庞大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原则是要使他们具有完整地认识生活、认识统一的宇宙整体的正常能力,这应当成为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贯彻始终的原则,而不能只体现在一两堂特别组织的专门课业中。”他还说到,“在实现这个计划的过程中,我力求解决将创作想象与精通技术结合起来这个棘手的问题。”对此,我的理解是,“完整地认识生活的能力”指向具备了解和处理生活的所有问题、所有细节及其关系的能力,“完整地认识统一的宇宙整体的能力”则意味着学生能在成长过程中能逐渐养成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很有意思的是,他用了“正常”这个形容词,我想,他应该也是认同这些能力本是天赋具有的,教育不过是将其重新唤醒罢了——那该如何唤醒呢?

 

四、         兴趣和热爱才是做一件事情的关键所在。教育的一部分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此生真正热爱去做的事情,若他找到自己,他自然会对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我面对的学生从小被安排到大,甚至选择这个专业也无非是家长觉得可以让他在学校待到成年,或者好歹有个工作糊口,不少人进校前对设计基本一无所知。所以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热情,这是个巨大的课题,在一门基础课里可能根本无法达到,但无论如何都是课程要全力以赴努力的一个目标。这里的问题仍然是:如何?

 

五、         最大的困扰当然是,为什么学生在基础课学到的东西后来用不上?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久,后来我和同学聊到,电光火石间我们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基础的东西是潜入意识的。但,要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潜入学生的意识?


到最后你发现,若是如此,教育真的就无关你要如何培养学生,而是你自己是什么?若你不能先行动起来,你就真的只能去分享点经验——当然,经验没什么不好,它具备某些安全感,但它无法形成一个人对世界的直观感受和体会、也无法达成设计需要的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