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设计大讲堂第四十一讲 预告

(2012-05-15 10:50:35)
标签:

深圳设计大讲堂

深圳技师学院

设计系

蔻蔻梁

生活

旅行

成功

教育

分类: 深圳设计大讲堂

深圳设计大讲堂第四十一讲 预告

莫萍

 

 

演讲嘉宾:蔻蔻梁(梁春雪)

演讲主题:我终于敢不“成功”
演讲时间:2012年05月17日19:00-20:30
演讲地点:深圳福田区福强路1007号高训大厦 深圳技师学院设计系 19楼演讲厅

深圳设计大讲堂第四十一讲 <wbr>预告

深圳设计大讲堂第四十一讲 <wbr>预告

深圳设计大讲堂第四十一讲 <wbr>预告
(图片由蔻蔻梁提供)

蔻蔻梁简介:

    旅游美食作家,深圳交通台旅游节目客座主持,雅虎中国环球80天旅游大使。足迹遍布全球近50个国家,曾出版畅销书籍如《我爱小馆子》、《吃遍深圳》、《辞职去旅行》。8年媒体工作经验,曾担任南方都市报城市生活中心首席编辑。辞职后为多个国内知名媒体撰写旅行、美食、生活方式专栏。包括《南都周刊》、《时尚旅游》、《私家地理》、《新旅行》、《嘉人》、《风尚周报》、《女友》、《女报》等。

 

 

    认识蔻蔻梁是在微博上,看她出发往老挝的一路直播,文字利落,可以想见是个真性情的大气女子。

    因此评论里留言问她是否愿意来讲座。

 

    在这之前,我们的大讲堂一直讲的都是和设计有关的话题。如果设计大讲堂是扇窗户,从窗口望出去40次看到的都是设计,未免也是件稍嫌乏味的事情。当然这也是观者的眼光问题,若眼光阔达,自然一花一世界,可对于每个年轻人来说,拥有这样的眼光,还需要给予时日。

    我更希望这个讲座多些生活之味,能让人脚踏实地。

 

    蔻蔻很干脆地便答应了,这也在我预料之中。于是见面。谈起她的旅行为人羡慕,有小孩因此说不想工作去旅行,蔻蔻一针见血:“我在你这年龄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如何加班把工作做好而已。”

 

      因此,这个周四,我们可以看到“心怀梦想,但脚踏实地的”蔻蔻梁,跟我们讲她“穷凶极恶地玩,但也穷凶极恶地干活”的生活。

 

      以下是蔻蔻梁提供的,蔻蔻梁的故事——

 

我终于敢不成功

蔻蔻梁

我依然得自己去社面的第一天。负责的老看了看我的简历“会英法语啊,很好啊,那以后我们的巴黎时装周啊,纽约时装周啊,就有一线记者可以去现场采访了。”当时我听了,血一下子冲到脑门上去了:我一定要得到这份工作,不是因为什么新闻理想,而是因为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多出差机会的工作了!

虽然,做到我辞职,也从来没有被派过去巴黎或者纽约出差。这是后话。

南都8年,只要老大走进办公室说,要派人去某某地方,我一定直接跳起来说,我去!无论是就距离深圳百来公里的惠州,还是要一直飞到俄罗斯去。总之只要是能出门的机会,最早跳起来那个一定是我。有一天刚出差回到办公室,行李箱还放在脚边,老大进来问:“有个去可可西里的采访,谁有时间?”“我去!”我又跳起来,老大白了我一眼,说:疯了。

那时候,我把出差等同于旅行。

 

那些“苦难记忆”

我从小是个乖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刻苦学习,认真读书,学习各种乐器和才艺,非名校不考,考上了还非得争取明列前茅。工作以后就是考证狂,有事没事,无论是否出国,GRE, GMAT一个不拉下,还不知道日后到底怎么发展,MBA先考一个放在那里再说。乖乖存钱,好好供房,一切好孩子该做的事情我都做了。成功,是我从小到大唯一的紧箍咒。

于是,很自然地我在南都用的完全是拚命三郎的工作法。做了一年半记者,就做了编辑,做了一年半的编辑,就当上了部门首席编辑。这对我而言是肯定也是鞭策。那些通宵达旦的日子如今想起来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有一天做特刊,做到凌晨2点。赶紧回家,洗漱,把行李随便塞在箱子里,和衣睡2个小时,4点起床,披星戴月赶到香港机场,早班机开往泰国,一去,就在稻田里扎了10天。

去日本出差的前一天,牙根发炎了,单边腮帮子又疼又肿,手上还有版面没做完,策划没写完,于是去对面医院打了一针消炎针,继续奋斗。晚饭时间做牙医的老妈来送饭,一看我肿成透明的腮帮子,立刻领去他们医院,在牙龈上开了四刀放出脓肿。医生说再晚一点过来,嘴都张不开,就要在脸上开刀了。四刀开完,回报社继续奋斗。麻药散去,疼得眼泪哗哗直流,边哭边写,老板来看了一眼,吓得话都没说,安静地退了出去。次日出差,在海关受到百般刁难,无它,脸肿,跟照片不像。

又有一天,大选题比策划案前一天,在做版间隙上洗手间,发现有血迹。没在意,以为例假提早。再去,依然有血迹。第三次,开始剧痛。把版面做完,交给老大,淡定地说:“尿血,我去医院检查一下。”去了医院,取样的时候一管尿液已经是深褐。化验单上密密麻麻的加号。医生倒吸一口凉气,说:“都到这份上啦!你才来!你真能忍啊!”急性膀胱炎。猛吊几瓶药水,过程中种种煎熬自不必多说。期间老大电话到,问“那明天比稿的策划,你看,能不能写出来?”眼泪哗地流出来了,怎么都不肯写。

 

我决定做一个非主流

我一个同事说:“蔻蔻梁是个靠精神活着的人”,那时候,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简直好死了,任何病痛都能熬过去。我从来没有觉得身体不能负荷,但是精神上的负担的确日益沉重。

8年了,一起进南都的少女同事们一个个结婚,生子。我们在一起的话题从风花雪月有趣八卦变成了家长里短,公婆小姑矛盾,丈夫孩子,买房买车。用她们的话来说,依然在谈论大英博物馆和古巴雪茄的我变成了个“非主流”。

于是有段时间“非主流”成了我的外号,虽然年届30的我几乎都可以生出一个非主流来了。

已婚已育的女同事和女朋友们轮番轰炸我。关于一定要尽早生孩子,否则高龄产妇会如何如何。一定要用一纸婚书拴住男人的身心,否则女人又如何如何。一定要多买两套房子投资理财保值,否则如何如何。总之,一切舆论导向是:如果我不按照她们的方式生活,后果一定很堪虞。如果反问:你们怎么能确定这就是一条正道?她们会告诉你:“大多数人都这样活着的,可见是正道。”

有件小事。我在淘宝买了个小包,只能装一本护照,一张机票,两张信用卡和几张钞票。三百块钱。送货到办公室后,我遭到了办公室同事们的一致批评:“这样一个包根本不实用,又贵,完全是你在装13,完全是非主流的搞法。”我辩解了好久,突然,我明白了,是的,我是非主流。

我在试图用审美对抗功利,用趣味抵御平凡。但这令我在深圳这个价值观单一的城市里沦为了非主流。

我突然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意义。然后得出的答案让自己非常惊讶:原来我从来没渴望过成功,没渴望过财富。我努力工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喜欢认真把一件事情做好,无论它是做原子弹,还是茶叶蛋。对我而言,一样的。都是花朵盛开,闪电绽放。在我的人生排序里,旅行高于嫁人,生孩子,升职,赚钱。

于是我决定做一个非主流。

 

五斗米,折腰还是不折?

即便我在压抑着自己的非主流脾气,但身体本身终于在2009年积压爆发。我在去广州轮岗的时候突然摔倒在地。

四肢抽搐。

全身疼痛。

脸鼻歪斜。

口吐白沫。

到神志昏厥。

一切都毫无征兆。连夜送回深圳,入院,全身检查。医生最后的结论是除了一系列病症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疲劳过度,精神过虑,心脾两虚。怪哉,其实直到这个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挺活蹦乱跳的。医生说:“这属于病态亢奋。”

出院,我就递了辞职申请。报社领导很惊讶。破天荒地,他们批了我停薪留职半年,好好休养身体。能享受这样条件的人数,我在南都八年,也没听说过几个。

很深厚的情意。我知道。

我一边知道,一边扭头就去欧洲玩了三个月。在欧洲,除了旅行以外,我圆了自己小时候当科学家的梦。我探访了在瑞士的科学实验室,看科学家工作,生活,了解他们的项目,学习知识。在小镇上我简单地生活,买菜,做饭,写字,散步。

回来以后,大家都以为,在欧洲玩了三个月,身心都修理好了吧。该回去上班了,位置留着呢。

好多人找我谈心。包括劝诫我要珍惜大好前途。告诉我外面的世界险恶。有人告诉我不工作的日子有多么空虚无聊。有人告诉我每个月没有固定工资的日子是多么惶恐。社保怎么办,医保怎么办?一堆问题。

广东人说,得些好意需回手。跟单位撒娇,单位已经给足面子,我是不是也应该乖乖领情,回去再奋斗?这五斗米——其实这已经不止五斗米,而是更深厚的认可和诚意,我折腰,还是不折腰?

很多个夜晚的心理斗争。我不是没有动摇过,不是没有恐慌过的。

我甚至收藏了好多投稿的网页和电话,好多杂志的网页,为日后做自由撰稿人做好准备s。我打算像一个初哥那样,写好稿子,一家一家杂志去敲门。

还有3个月的思考时间。

 

 

赢了,免费环游世界80天

一名认识的朋友贴过来一个网址:雅虎免费环球80天,大赛拉开帷幕。她说,这个,适合你,去试试看吧。

全国报名已经四万余人,尝试一下又不会死对不对?我看了一下初赛要求,无非是建立一个个人空间,贴自己写的游记,照片。老天爷,我的电脑里这些东西堆积如山啊。

于是,我开始泡人生的第一个公共论坛。我第一次有闲工夫学着怎么发帖,炒热自己的帖子,展开话题,和网友聊天——得益于多年的编辑本领,这的确难不倒我。

比赛历时两个月。网络初选,4万多名选手选出160名进入复赛。PK文章水平,拍照水平,网络人气,亲切度,选出30名,北京复赛。最后,经过两日两夜的比赛,体能,团队合作,语言能力,应变能力,8名获奖者出炉,我是其中一名。

赢了。

这是老天给我最大的一个暗示吧。二话不说,回深圳就办理正式的辞职手续。我走了,我80天环游世界去了。我得做多少工作,攒多少钱,才能自己掏钱去环球80天啊。而现在,是免费的啊,这是老天爷对我的奖赏,一定是的。

在出发的前一天,我开了新浪微博客。那是2009年的10月

 

我是谁?

再后来,再后来就是辞职之后的故事了。

我试过不适应,在名字前面再没有前缀了。再各个社交场合里,我再也不是“南都的编辑”了,那么我是谁?

再也没有人邀请我去发布会了。没有人热情地请我吃饭了。中秋节我的桌子底下不再堆着上百盒月饼了,想吃大闸蟹要自己去买了。

我是谁?

终于有一天,我很坦然地跟陌生朋友介绍自己,说:你好,我是蔻蔻梁。

我知道,自己不需要一个前缀了。自由撰稿人?作家?旅行家?美食家?生活家?我不再需要任何一个头衔。因为没有头衔,所以我拥有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精英分子,蔻蔻梁不去挤这道窄门了。蔻蔻梁远不完美,但唯一。这是我迟到的叛逆期,因为终于敢于不成功,所以,我放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