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1/large/4024b3f7jw1f55ffcihu6j21jc134n9z.jpg
成功的秘诀是张开双臂拥抱一个问题并终结它。
__佚名
我们不应停留在自己的过失上。
__不知道是谁说的,也不是我自己
来看看更积极的说法:
一个问题能清晰的陈述出来,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__查尔斯·凯特灵(Charles F. Kettering)
(如果我有六十分钟来拯救世界)我会花费五十五分钟来给定义这个问题,仅留五分钟的时间寻找解决办法。
__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结构不合理的逻辑 我不该将这些名言建立在一个逻辑论证的基础上,但还请跟上我跳跃的思维:显然,能够很好的定义一个问题是人生中值得拥有的技能。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何定义一个问题?
我用谷歌搜索了很多相关信息,但都没有清楚的说明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所以,我自己总结了8个最有效的解决技巧:
1、将问题向下分解: 有些问题虽然比较难,但如果你能把它做一个分解就会更容易解决。比如,要将人类送上月球是个很大的挑战,那么可以先从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着手:如何将一只狗送入太空?
2、将问题向上归类: 有的问题实际并不算是问题,你应该去发现那个需要解决的更大的问题。例如,问题究竟是你需要去健身,还是实际上你希望活得更长久更健康? 这种情况下,你也许应该结束这个问题并立即戒烟。 我希望如此以来问题会越发明了。
3、了解问题的具体细节: 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并将它们写下来。问题很少会“总是存在”、“无处不在”和“每个人都有”。 如果对事实有所疑问,那就去好好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4、去伪存真: 将问题中的假设曝光,了解假设的内容并记录下来。尽可能把它们弄明白,然后你就可以一一击破。 虽然老套但这是事实:如果你假定某事是真的,那么会让我跟你都难堪。(这是我九岁的儿子告诉我的)
5、按照规则陈述: 一个问题的陈述应该包括一个对象及其不足之处。它不应该包含解决方案,否则它就不是个问题了。(具体见下文第六点)
6、描述你的痛点: 如果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一个绷带”,那么严格来讲这是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写出你疼痛的具体位置,而并非是你需要一个绷带。附言:你可以遵循上文第五点中的准则来做。
7、说出不是问题的部分: 写下所有不是问题的事情,“每个人都迟到了”和“除了托尼和苏以外的每个人都迟到了”,是需要解决的两个迥然不同的命题。 这么做时最好能与问题实质紧密相连,否则你可能要为此花上很长的时间。
8、再次重新描述问题 你陈述一个问题的方式取决于人们会如何理解它:“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听起来像要裁员“让我们工作更轻松的方法”听起来像能早些收工 我猜你会更多的被后者吸引。
写出问题陈述的难题: 所有以上这些都是合理的建议,但它们也都并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黄金法则是不存在的。
不妨把这些技巧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检验,若你真心这么认为那也许你可以: 张开双臂拥抱将你的问题陈述写在这里并终结它。 那么你真的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可惜的是,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举例并实际操作8个陈述技巧
为便于大家理解“写出有效的问题陈述”中讲到的8个技巧,下面我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的用它们来试着做分析,从而验证这些技巧的实用性。(注:例子中所提到的问题并非穷尽,仅列举一二用以作说明。)
举例: 初始问题:如何提升K企业的销售利润?
假设: 1、K企业2015年的销售利润比2016年同期更高
2、K企业的产品包含:产品A、产品B和产品C
3、销售范围覆盖全国
以下,将使用有效陈述问题的8个技巧,详细的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向下分解: 销售利润=售价*销量-成本,那么可以通过该公式将销售利润的问题分解为针对售价、销量和成本的细化问题。比如:如何提升产品的售价?如何增加产品的销量?如何降低产品的成本? 还可根据不同的产品、销售区域和时间段等,对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如下:如何提升产品C的售价?如何增加夏季的产品销量?如何降低一线城市的产品成本?
2、向上归类: 要提升K企业2016年的销售利润,不仅要考虑对企业自身的销售策略、内部流程等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大环境中的变化和机遇。比如:国家政策变动、市场竞争情况、国际局势对原材料的影响等。因此,要找到更大的那个问题,而不是仅仅盯着初始的小问题。比如:国家政策:国家是否有相关的利好消息和政策即将出台?市场竞争:竞争对手企业的销售策略是否有效?国际局势:原材料来源能否扩大,原材料成本能否降低?
3、了解问题的具体细节: 对问题的实际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可将问题具体到某产品、某区域及某个时间段,从而能将精确的定位问题。比如:仅产品B的销量下降了,则问题可精确为:如何提升产品B的销量?二季度产品A的成本提升了,是因国际局势紧张致使原材料紧缩导致的,那么问题可精确为:如何扩大产品A的原材料来源?
4、去伪存真: 找出问题中所有的假设,记录其具体内容,并以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一一击破所有假设,最终得出真相。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假设。缺乏数据支持的观点,都是假设。
(2)核实数据的完整性:支持现有观点的数据是否全面?
(3)核实数据的真实性:数据中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
(4)以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核实观点的客观真实性:数据中是否有与观点不一致的地方? 比如:经数据核实,发现并非2016年期间产品B的销量都有所下降,凡节假日期间其销量同比还有所上涨。那么,问题可以进一步切合实际:如何提升非节假日期间产品B的销量?
5&6、按照规则陈述&描述你的痛点: 将问题按照“对象
不足之处,且不包含任何解决方案”这一规则进行陈述。比如,可将以上列举的问题按规则描述为:2016年非节假日期间,产品B的销量(对象)同比下降xx%(不足)。2016年二季度,产品A的原材料价格(对象)环比一季度上涨xx%(不足)
7、说出不是问题的部分: 将对企业销售利润下降没有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穷尽的说明,以此将问题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和精确。比如:2016年,产品C的销售利润在全国范围内同比上升。2016年在江沪浙地区,产品B的销售利润同比小幅上升。2016年5月,产品A的原材料价格环比4月份有所下降,与3月基本持平。
8、再次重新描述问题: 经过以上七步的梳理,我们的初始问题不仅精确而且真实。比如,可将以上列举问题重新描述如下:2016年非节假日期间,竞争对手在京津冀地区,争夺了K企业产品B的市场份额,产品B的销量同比下降xx%。2016年4月,产品A的原材料供应紧缩、成本大幅上涨,但5月已基本恢复原有价格。因国际局势尚未稳定,K企业仍需扩大产品A的原材料来源,以避免今后成本再次波动。
优化陈述技巧的操作步骤 根据原作者的8个问题陈述技巧,我通过以上举例的方式实际操作了一遍,相比于初始问题的确有效得到了更为精准和真实的问题陈述。但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8个技巧的使用顺序并非最优最高效。
通过以上非穷尽的列举,也许你们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那么就用上面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
第一步进行向下分解时,会根据时间、地点、产品分类、售价、销量、成本等等进行组合,以穷尽所有的具体问题而避免遗漏。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随着条件限制项的增加而成倍增加。此时进行细分的初始问题,其描述尚不够明确,有可能在操作到按规则表达这一步时,还需要推翻重来,那么这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我认为将这8个技巧的顺序稍作合并和调整会更加的高效。
最终的调整结果如下:
1、按照规则陈述问题和痛点: 首先,按照既定规则陈述问题和痛点,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5、6)。比如,可想将初始问题明确陈述为:2016年K企业的销售利润(对象)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不足之处)。
2、对问题进行分解、细化及排除: 其次,分解、细化问题,并排除不是问题的部分,将问题精确化(1、3、7)。
3、在大环境中精准定位问题: 然后,将精确的问题放入大环境中,从而找到真正亟待解决大问题(2)。
4、基于数据核实观点客观性: 基于真实有效的数据,核实所有的观点得出真相(4)。该步骤在以上三部分均有使用,不应限于使用的顺序。
5、得出最终的问题陈述: 通过以上步骤,最终重新得出真实精准的问题陈述(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