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美联储于上周宣布,决定从2月19日起将贴现率由0.5%上调至0.75%,以鼓励银行从私人市场进行短期的信贷,而不是向美联储借款。美联储在随后的声明中表示,上调贴现率旨在进一步令美联储的借贷工具正常化,此次调整贴现率预计不会导致针对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收紧,也不暗示经济前景或货币政策前景将发生改变。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他们的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调控经济。
理论上,提高贴现率是为了控制通胀,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将下降,其利率将相应提高,进而令货币供给量减少。因此,美联储此次上调贴现率是美联储启动退出政策的标志,也符合之前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及实现货币调控政策的要求,市场亦对联储局可能提早加息有了进一步期待。
然而,美国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真正的根源可能并非来自美国实体经济好转。去年12月外资减持了53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去年全年最多的一次,其中中国减持了342亿美元、日本减持了115亿美。虽然,减持的规模比例不大,我们亦可以理解为是外国投资者调整自身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正常行为,但在中国人眼里,美国国债并不安全,而且希腊危机反映出主权国家债务并非是个保险买卖。未来美国财赤在大方向上有扩大趋势,以发新债偿还旧债的方法固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偿付能力,但财务持续恶化是很难吸引投资者购买新债,惟有提高国债收益率才可能有“猛士”愿意入场,加息成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手段之一。不过,美国想要海外投资者对美债维持更长时间的兴趣,却还得看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