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金融监管只为修正政府过错
(2010-01-29 09:38:15)
标签:
财经 |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1日宣布,政府将制定措施限制大型银行的规模和高风险交易,包括禁止吸储银行自营交易以及参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限制银行的融资和并购规模。尽管这一提议尚待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但当天仍导致纽约证交所银行股大跌,美国股市则录得去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
在民主党在麻省选举失败的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采纳了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建议,表示将对禁止吸收存款的银行从事“与服务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我们之前已经谈过,对区分自营交易的类型上,美国监管部门需要费点事。该项措施提出的时间点,恰巧是民主党在参议员补选中失败后以及达沃斯峰会召开前夕,显示奥巴马政府想在政治上压注,借整顿“嚣张”的华尔街的事情以挽回些威望。
虽然,华尔街大佬们不合适宜地挥霍纳税人救助他们的钱,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是“炫富”行为,但是,造成金融海啸,把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拖入泥潭的元凶除了他们所设计的衍生产品过于复杂,又缺乏透明度外,美国政府及美联储同样是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美国政府在多年来一直贯彻及实施着“家家有房产”的计划,通过政府资助,让所有美国人都住上自己的房子,金融机构就用这些政策,把钱贷给了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同时,美联储在科网股泡沫破裂后,维持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亦助涨了市场的投机气氛。银行再把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证券化”转移给市场,与此同时,银行却用自己的资金押注这些证券化的资产会贬值,最终,市场意识到了风险,不愿继续当傻瓜,不愿继续玩了,接下来就发生了次贷危机,风暴进而吹过美国金融业,直到拖垮全世界的经济。当然,评级机构把上述有违约风险的资产评为三A级,亦让包括退休基金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遭殃,他们同样应该为这场灾难负责。
政府出于政治目的而取悦民众,所推出的政策又存在隐患,因为隐患拖累了民众,如今再因为民众不满而找替罪羊(当然,这羊本身就有问题),却不承认自己之前也犯错而需要共同承担责任,真是可笑!事实上,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吹泡泡”的游戏,只要有“泡泡”可以吹,代表机会还在,政府推行相应的政策,引导人们向那看,赚钱的机会被创造出来,经济也就被带动起来。只是,政府也有义务提醒民众,这儿已存在风险,并着手处理这些风险,而不是一味相信“无形之手”,并看着泡沫破裂。不过,话说回来,人类总是短视的,即使明白地球正在暖化,亦不会快速又有效地采取措施,因为这可能导致现有模式发展的经济会出现倒退,令经济陷入青黄不接期,民众自然认为政府出错、无能,有哪个政府愿意如此,毕竟政府官员在任期内也就那么几年,一个人也就活八、九十年,谁还管百年以后的事,美其名曰“科技进步了,自然能处理这些问题”。
同样的道理,在处理金融监管问题上,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后,美国政府曾出台多项监管金融业的法案,实施几十年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这些法案却在近十多年来相继被废除,华尔街“影子银行”也就越来越大胆。政府在看到没有约束的金融业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诸多好处后,当然愿意推进它的发展,并逐渐放松了对它们的监管,这是民众需要、政绩需要,毕竟民众也乐见经济蓬勃发展,亦会对给他们带来好处的政客、财金官员歌功颂德,如今惨事连连,终于把曾经的神拉下马来,但过去的事,后悔也没用,反正民众也只活在当下,那就看当前政府官员如何做。奥巴马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民众心理,他只有为民请命,替民办事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即使错误不是他犯下的,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纠正前几任政府犯下的错误,他亦要在现行的制度上修修补补。问题是,华尔街主宰着美国,美国绑架着全世界,奥巴马最终能不能实施金融监管方案、方案条款最终是什么、能不能得到其它国家的认同以及效果能不能达到预期,都是未知数,我们在关注金融监管会给华尔街及全球金融业带来哪些变化时,更应该看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有没有把世界经济带回正常的轨道上,毕竟监管金融机构是改错行为,有政治目的在内,而经济前景却影响所有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