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协调退出时机有难度 企业业绩好转或利于航运类股
(2009-10-08 16:54:38)
标签:
财经 |
美股在周三涨跌互见,今天港股继续高开高走。恒生指数早盘高开,随后遭遇轻微获利回吐压力,午后却再次发力上行。最终,恒生指数收盘报21492.90点,上涨251.31点,或1.18%,成交金额较昨日萎缩,为598.79港元;国企指数收盘报12455.84点,上涨136.42点,或1.11%,大部分个股上涨。
隔夜,美国按揭银行家协会(MBA)公布上周按揭申请指数急升16%至756.3,是5月中以来最高,原因是30年固定按揭息率降至平均4.89厘的4个月低位。公司业绩方面,美国最大批发营运商Costco Wholesale与Family Dollar Stores季度业绩好于市场预期;美国铝业收市后公布的业绩同样比预期好,一举扭转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并录得纯利7700万美元,每股盈利达到0.08美元,远胜市场预期亏损0.09美元。
澳洲央行在本周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25%。当时,澳洲央行行长史蒂文斯在一份声明中暗示,得益于银行体系相对强健、迅速实施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及中国对澳大利亚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澳大利亚经济得以避免陷入衰退,因此央行可能还会进一步加息。今天公布的澳大利亚9月份失业率下降至5.7%,好于市场预期,看来,加息行为似有经济数据支撑。毕老林在今天专栏指出,澳洲失业率远低于美国,GDP在技术上亦并未陷入衰退,楼价亦未有明显跌幅,这些因素都让澳洲央行需透过加息为楼市降温。另一方面,金融海啸对稳健的澳洲银行体系未造成冲击,资源类商品价格大幅上升也支撑澳洲经济向好,故容易退出“非传统宽松措施”,而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或不具有上述条件,因而加息行为或不具普遍性。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各国受金融海啸冲击的程度各不相同,对统一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亦有各自考量,像澳大利亚这种影响小的国家,其未有后顾之忧,但重灾区的美国,却必须考虑何时退出,以何种手段退出,沙盘演练的过程似需要考虑相当多的因素。特别是,大萧条时期及日本“失落十年”的经验告诉财金官员们,过早退出宽松政策可能引发又一次危机,同时因为当前政府已经深度介入经济,市场对政府退出行为的反应又会如何,可能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去推演。这种各国间的政策分歧其实会给全球央行带来新的挑战,即不同步的行为增加了各国经济调整难度,同时,政府间的角力或多或少会影响央行的决策独立性,进而可能导致各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纷争,又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