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学习变奏曲
文:泥尔妈
http://s2/mw690/401e66edtdd21e267de71&690
(孩子小创意,一个巧克力奶油蛋糕,在手里轻轻一划,一个可爱的小猫咪就出现啦!)
前言:儿子自2013年3月16日开始学习围棋,第一次上观摩试听课时,儿子活泼好动的性格表露无疑,整堂课基本和老师的思路找不到契合点,期间爸爸多次提醒依然我行我素,以至课后爸爸怒火中绕,打人的心都有。妈妈和儿子本来计划课后一起去南锣鼓巷玩,看到儿子如此表现,打算独自出去Happy!
儿子还想争取,无奈自己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哀求了爸爸妈妈几声看到无果,只好跟爸爸开车回家,妈妈挥手bye-bye不忘叮咛:儿子,好好表现,以后还有机会,也许这句话最有刺激作用。
此次课后……
爸爸的纠结:儿子之前和爸爸下过几次棋,爸爸虽说棋艺不高,但在指导儿子时,感觉儿子棋感不错,本想找专业老师好好培养,没想到第一次课就受到如此打击。爸爸对妈妈撂下一句:到底报不报班,你看着办吧!
妈妈的思考:妈妈先问了儿子愿不愿意学,儿子肯定回答:愿意学。妈妈觉得儿子属于慢热的孩子,还是要多给机会再观察观察。另:儿子是个活跃型的孩子,自然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活跃,对于新的东西,父母还是要引导告诉孩子活跃的界限,这就是活跃孩子型和接受型孩子最大的区别,他不会因爸爸妈妈一句“要听话,好好听老师讲课、不要乱动……等”就可以乖乖服从。他希望得到的是一定自由下的服从,而非绝对的服从。所以妈妈认为活跃型的孩子是有沟通能力开发潜质的,如果好好引导,也许对于活跃型的孩子来说良好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着急、急躁等不良情绪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释放转换途径。
最后爸爸妈妈一致决定:给儿子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随时跟踪观察。
第二次课的窃喜:
2013年3月21日,全家出动学习围棋,这次儿子给面子,80%时间都能跟随老师的思路不走神,老师的多次提问能积极回答,不时得到老师的小画片奖励,爸爸妈妈这才少许安慰,才算看到些许希望。
第三次课的惊喜:
2013年3月24日,全家齐出动一起学围棋,这次课儿子发挥超常,老师讲的一步步棋,儿子都能应对如流,爸爸脸上都挂上了得意的笑容,一节课结束,几个家长都在疑问泥尔是不是以前学过围棋呀,泥尔是不是有底子呀,孩子年龄是不是大些呢?更有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听不懂,对老师的讲课方式提出质疑。
老师有些犯难道:都是我这一张嘴,泥尔接受的为什么那么好呢?
不过老师也谦虚和蔼的说:那我们一起协商一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第四次课、五次课……老师的不断夸奖
1.泥尔,你的棋感非常好,好好学一定会有成就!
2.泥尔,你可是咱班的高材生,不可能不会吧!
3.泥尔,你的反应真是快
4.泥尔,这个问题你别回答,老师知道你会了,给其他同学机会。
5.泥尔,……
妈妈总结:
对于儿子这类活跃型的孩子,本来让孩子学围棋的初衷,仅限于训练孩子坐的住能力,以便能适应小学的生活,没想到正好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点,其实围棋能否学好,妈妈自己观点认为,只要具备两方面能力:
(一)对事物的专注,也就是学习围棋的专注力。(二)轻松活泼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别太当回事。
从泥尔学围棋专注能力的表现,妈妈可以欣慰到,泥尔五岁前专注能力还算破坏的不严重,关于孩子的专注能力,希望自己有时间根据实例好好总结总结。
以后泥尔的学棋路,爸爸妈妈也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愿意学就学,如果兴趣没了不愿意学,可以不学,毕竟学习的过程需要愉悦的心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