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中国工程院长对屠呦呦教授的贺信引爆的对我国科学体制的反思炸弹

(2015-10-10 07:59:02)
标签:

语文

杂谈

分类: 语文
一篇中国工程院长对屠呦呦教授的贺信引爆的对我国科学体制的反思炸弹
一篇中国工程院长对屠呦呦教授的贺信引爆的对我国科学体制的反思炸弹
文:南柯舟
    一,先谈这篇出自科学院的公文的语病和逻辑问题:行文语病和重大逻辑病。
    ①开头“请允许我…”。此处不是某种大会,而是一个机构的当然代表对机构外的某人的信件,用“请允许我”颇不合适。因为你的致辞代表权,不需要得到机构外人士的允许或不允许,人家既不是你的成员又不是你的下级,你应该表现出谦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尤其是祝贺信,要慎重再慎重。
    ②“做出了辉煌的成绩”。“成就”精确的用“辉煌”形容尚可,仅仅“成绩”用“辉煌”形容,明显份量不足,有大肆夸张的嫌疑,而“成就”用“辉煌”,却是用词恰如其份量。此处用词,缺乏“精确”的互相匹配性,严重的用词不合格!
    ③“今天又看到您作为我国首个医学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先说行文逻辑,后面再说“贺信”的语病。您“又”看到,意思是您以前曾看到,这明显撒谎嘛!屠呦呦老师不是第一位吗?您既然“又”看到,怎么又“首”个了?“又”跟“首”的逻辑矛盾都搞不清,这种逻辑在科学院公文中看到,实在不应该。
    ④对科学家“再次衷心祝贺您”后,并发出“祝愿您健康长寿,阖家幸福!”的祝词。其实用一个“祝您”即可,不需用“祝愿您”,况且“祝”且“愿”一位85高龄且精神矍铄的研究员“健康+长寿”,降低了对其杰出成就所进行的祝贺。一篇专门性的国际大奖贺信中,存在了数种祝贺内容,导致贺义跌陷入晦涩中。如果你想祝寿,祝健康,不宜在诺贝尔奖贺信中重复罗嗦的提到。
    ⑤在行文中,称呼科学家不能文雅点吗? 具有人的位格的意义的数量词,你们不用“位”,而用“个”,说明你们没有丝毫诚恳敬意。屠呦呦老师起码是位科学家,虽然是你们说的“三无”科学家,但也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吧,能用“位”尊敬屠老教授一下吗?
    ⑥第二段话第二个逻辑大问题。这个整句是作为以逗号做意义连接的一整段完整意义出现的,所以整段的文字意思,如果联系前文,则前后更加矛盾,我国科学家前人的其他科学成绩,本身与诺贝尔奖项丝毫没有关联性,怎么能用逗号建立彼此间的紧密语义联系呢?必须使用句号隔开意义。如果说用逗号意在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这种金在逻辑上是根本帖不住的。硬贴上去也挂不住。
    ⑦总结贺信行文第二段。通篇短文中的第二段,开笔第一个逻辑是倒贴金的逻辑。中间第二个逻辑是祝贺的逻辑。末尾第三个逻辑又是倒贴金的逻辑。短短一段文字,夹杂两段倒贴金的逻辑,搞不清楚是借祝诺贝尔奖金贴金呢?还是真心尊敬科学家的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付出而真诚祝贺呢?通篇贺信看来是一篇主次意思颠倒,主旨意义主要志在为大集体贴金的官僚性文字,对科学家的尊敬份量不足,而对大集体的贴金味道相当浓厚,但可惜的是,屠呦呦教授至今得不到大集体的认可。

    二,再谈我国的科学体制问题。
    问题一,财果倒挂问题。屠呦呦教授至今连两院院士都不是。如果说国外获得诺奖也无需必须是院士,那么请问,我国的科研体制,没有国家对院士的那种支持力度,难道其他科学工作者能够拥有同原始相比同等的科研机会竞争力吗?但在我国出现的情况正好相反,科学院外的野草研究员反而走在科学院有庞大资金和机会支持下的研究前头,那些国家拨款给科学院的庞大的经费,又换来多少国际性层面的先进的科学成就?这种国家巨大财政支持但国际先进性成果稀少的财果倒挂的反常现象,是体制阻碍中国科学前进的巨大问题,而屠呦呦教授的研究项目,其研究过程,项目影响力,和申报诺贝尔奖的全部过程,却不仅仅只用艰难曲折二字可以形容。乃至于推荐者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2010年开始年年向评委会推荐屠呦呦;屠呦呦诺奖另一推手是时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的苏新专(现为厦大寄生原虫分子遗传学讲座教授)教授。

    问题二,体制与国际竞争问题。中国的顶端科技精英人才,以百万分之一计算,即现应有1300位顶尖人才,我国科学院大约有1027名院士。我的这个“百万分之一人才论”结果应该差不多。而美国现有2.928亿人口,科学院院士可以用其人口的十万分之一来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科学家来自世界各地,其科学制度以吸纳地球精英为目标。而我国这个科研体制,堵死了踏实肯干的科学家的上升通道,要想科学上赶超美国,个人感觉上,真的是在开天大的国际玩笑。
 
    问题三,逆淘汰的环境。墙外花很香,墙内贬说纷纷,很多人不敢骂娘,只敢打孩子!是什么原因?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主任宋健平在中非部长级卫合发展会议:  “青蒿素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国的青蒿素研究得到了关注,但几年前国外人并不知道青蒿素是中国发现的。国际上发表的青蒿素治疗疟疾的SCI论文中,中国作者的不到5%,可以说社会效益不大。”。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主任莫蒂女士说,我认为青蒿素给全球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非洲受益巨大,疟疾是非洲人特别是儿童面临的最大的杀手之一,而基于青蒿素的治疗对减少非洲儿童和孕妇的死亡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众微信号 >牛弹琴:
    一、多前年,在美国工作,一位台湾朋友一次很感慨地说:大陆蒸蒸日上,改变日新月异,就是你们报刊杂志的文章,怎么那么直白,实在没多少美感啊!
    确实很惭愧。我知道,他估计看我牛弹琴(微信号:bullpiano)脸色有异,才忍住没用“粗鄙”这两个字。
    我们的一些文章确实粗鄙。牛弹琴偶尔也翻翻以前的文章,一方面为那些优美的文辞叹为观止,几十年前的人,真有文化;另一方面也为现在的报刊文字感慨,我们其实还真挺深入群众的,至少有些文章就是口水文章,当然,自己更不能例外。

    二、想起这件往事,是因为屠呦呦老人家最近获诺贝尔奖,科学界大腕们纷纷发来贺信。一位周姓院长的贺信,长不过100多字,但完全可以用作高考的语法改错题。
 
    先不管文辞是否优雅,很多措辞就值得商榷,随便列举几个:
    1 “做出了辉煌的成绩”,一般“成绩”不能搭配“做出”,而应是“取得”。“辉煌”修饰“成绩”,也感觉怪怪的。
    2 “作为我国首个医学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以前就没有医学科学家了?这肯定闹了一个笑话。
    3 从断句看,第二段明显是三个句子,“感到非常激动”缺乏主语,后面更应该是句号了。
    4 签名处只用印章,其实挺不礼貌的。一般打印名字,同时加盖印章;恭敬一点,直接手写自己大名!
    很多朋友说,周院长毕竟是理科生,可以理解。很多理科生的文章也不差啊。而且,他毕竟是领导,还当过教育部长!
    我只能理解,他确实太激动了,现场口授贺信;而秘书也是糊涂虫,或者太胆小了,不敢有任何改动。
    一般文章,随意也正常。但这种正式文书,领导还是得有些表率啊!
 
    三、本来想找篇贺信范文的,但贺信很多,佳作太少。
    不由想起今年3月份李光耀去世后,李嘉诚发给李显龙的唁电。虽不过100余字,但简短但情深意长,让人感叹“其文大雅、其辞细琢、其意隽永、其情戚戚”。
    字里行间,美感和哀伤。千万不要说香港人就没文化!
    悼词全文如下
    黯悉李资政辞世,不胜惋悼,哀伤难舍。
    资政是世罕其匹、东西一合的历史巨人,笃志结领民心民智,实现有序、自由、公平和仁惠的社会。资政一生果敢磊烈、持守相本、风度庄严、平易近人。身虽同乎万物生死,精神不灭不朽,长存人心。
    李氏有缘与资政多次面晤,其思之深,见之远,仁之厚,一切一切仿如昨天,怎不感念畴昔。谨偕小儿泽钜、泽楷敬致深切慰唁,盼总理阁下与家人节哀顺应。
 
    微博精选 > 文盲李世威:
    提几点建议仅供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参考:
    1该贺信中“您作为我国首个医学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是病句,建议改为“您作为我国首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医学科学家”;
    2签名似乎很少用红笔;
    3建议把研究员三字改成先生或同志,否则会让人误认为屠是贵院研究员,事实屠并不是,主要你们之前根本看不上!
 
    人民网论坛 > 我是一个好学生:
    10月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发布“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致屠呦呦研究员的贺信”。
    中国工程院院长赒济在贺信中说,“尊敬的屠呦呦研究员: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工程院并以我本人的名义,衷心祝贺您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贺信中还说,“今天我又看到您作为我国首个医学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感到非常激动,这是我国科技界的骄傲!”
    注意,这是一个病句。
    周济院长是用红色墨水签名。通常用红色签名都是法院院长签署死刑犯时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