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鉴赏讲座:情景交融(上)

(2015-02-16 23:03:21)
标签:

高考

诗歌鉴赏

分类: 大唐国文

一、高考试题举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自然景物总是与人类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的写景抒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近年语文高考中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命题大多以之为材料(如05-06连续两年全国卷[第一套]),有其一定必然性。

“情景交融”是古代写景抒情诗主要的抒情方式和共同的艺术特征。从高考命题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

第一,考查把握“景”与“情”关系的能力并进而考查对作品整体意境和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如“例1”的(1)(2)两题,“例2”的第(2)题,“例4”的第(1)题等。

第二,考查对“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如“例2”的第(1)题,“例4”第(2)题中有关写法赏析的部分。

第三,考查对写景抒情诗语言和风格的赏析能力。如“例3”有关王维《过香积寺》诗的“诗眼”赏析题。

另外,考查形式以单则作品和简答题型为主,偶有两则作品的比较赏析和客观题型,后者如例(4)。

[附:高考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2006年高考全国卷)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2005年高考全国卷)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03年高考全国卷)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                                                         

  (内容)                                                         

   (写法)                                                          

2003年高考北京卷)

二、解题略说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是我们解答高考写景抒情诗的一个基本原则。

所谓“情景交融”,作为一种抒情方式,一方面是作者触景生情,情寓景中;一方面是作者缘情写景,使自然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用“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加以概括。在王国维看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都是“无我之境”。这些诗句从表面看起来诗人纯是写景,但悠然闲适、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已寓其中。而“泪眼向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是“有我之境”,因为“泪眼”、“可堪”、“孤”等词语明显带有诗人主观感受和感情倾向。

明白了上述道理,正确解答高考诗词鉴赏中有关“情景交融”的考查题也就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披文入情法。这里的“披”是“分析”的意思,“文”是“文字”的意思。“披文入情”就是发现和分析诗中透露作者主观情感的关键词语(一般称作“诗眼”)来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诗眼”往往是较为传神的动词或作动词用的形容词等。

解答“例1”的第(1)题时,根据“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中的“莫……惆怅”三个字,可以判断作者描写“数枝幽艳湿啼红”的景色并非是为惜春伤怀。

解答“例2”的第(2)题时,根据“自”、“空”这两处“诗眼”,由于“自、空”二字有“白白地、徒然地”意思,可以据此推断作者描写的是宁静的春山之景,表达的则是闲适中又有孤寂、凄凉之情。

二、由象逆意法。这里的“象”是“意象”的意思,“逆”是“逆向推断”的意思。“由象逆意”就是根据诗人在诗中所运用或创造的具体意象来推断其思想感情,它适用于解读以“无我之境”面貌出现的情景交融的作品。

运用“由象逆意法”首先要明确“意境”和“意象”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意境”是一首诗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和谐统一所造成的整体艺术画面。“意象”则是“隐含作者主观情意的一个个具体物象(包括景物、动物、植物等)”。所以意境和意象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个体的关系。

例如下面这首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首诗营造的是一个春景清新明丽,心情安恬开朗的完整意境,但意象则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四组。作者并未明说自己心情如何,但我们通过“由象逆意法”却可感知之。

为了更好地运用“由象逆意法”,我们还要掌握古人笔下常用意象的感情色彩特点。从景物讲,西风、夕照常表沧桑衰亡之感;从植物讲,红豆寄相思、牡丹喻富贵、松树表坚贞,等等;从动物讲,鸿鹄、大鹏喻志向远大,杜鹃、归雁寄乡愁之情,……必要时可归类整理并掌握。

把握住上述两点,对于“情景交融”中常用到的衬托、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赏析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