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三家的人生观
标签:
文化国学 |
分类: 大唐随笔 |
最近在上高中选修课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上课效果非常明显,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梦见周公。老唐在课堂上偶抒己见,是为闲言碎语,抽空记录几条,美其名曰“国学碎语”。 ——引言
儒道释三家的人生观在老唐看,基本如下:
儒家的观点是人生很累。子曾经曰:“生无所息。”又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是很累。累的原因,主要是求“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但是孔孟二人又并非书呆子,他们都曾经是“体制内”的公务员,同时又都是善于自我调整的人,所以都高寿。
道家的观点是人生很贵。道家把生命看得很贵重,其学说可以看做是战国乱世的明哲保身之学、生存智慧之学。“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做一个泥涂曳尾的乌龟,养生主、逍遥游等等,都是把生命、生存的自由看得很贵重的具体主张。所以道家倡导乐生,求长生。后来的外丹、内丹道术,都是此说的自然的发展。
【有人说,人的一张哭丧表情的脸,眉眼、鼻子和嘴巴就构成一个“苦”字。】
释家的观点是人生很苦。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具体则是——
生苦:人生世上,入轮回纠扰,诸苦纷至沓来,因此生即是苦。
老苦:气力衰减,精神日下,色身朽坏,盛年之日不复再,此为老苦。
病苦:身病煎熬五官,心病煎熬心识,此是病苦。
死苦:人之限将近,若残烛将灭,或寿尽而终,或遭天灾人祸而亡,此乃死苦。
怨憎会苦:仇怨憎恶,挥之不去,反而集聚,此谓怨憎会苦。
——以上五苦,均属苦苦,就是坏事所生之苦。
爱别离苦:生死无常,聚散无定,亲爱之人不得共处,此即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世间万物,心有爱乐而不能求得,此名求不得苦。
——上述二苦,属于坏苦,即好事破灭离散之苦。
五阴盛苦:色想受行识谓之五阴,集众苦于一身,入色身苦扰不得脱,此是五阴盛苦。
——此苦属行苦,诸行无常,轮回流散之苦耳。(转引自学佛网)
人投胎为人,在六道轮回,先天就是有罪的,所以要在人世受苦。佛要人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跳出六道轮回,进入极乐世界。
冰心有副对子,体现了“儒道互补”的观点: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老唐非常喜欢,所以抄写在这里。老唐几年前到花果山一游,曾经手握菩提叶照了一张照片,口占一联:清心即净土,拈叶见菩提。哪天找到这张照片,再贴出来。
人生的确比较苦累,现实世界本无净土。受累的同时要自我放松,吃苦的动力是追求快乐。这大概就是老唐的人生观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