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BA切莫重蹈中超覆辙

(2007-04-18 19:01:33)
标签:

cba

CBA切莫重蹈中超覆辙
CBA切莫重蹈中超覆辙

总决赛的偃旗息鼓令国内篮球的关注目光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乐透区”NBA选秀——那里有易建联,有中国篮球的希望,有CBA联赛的骄傲!“烽火诸侯”后带来的或许更应是休养生息,但近期有关“陕西东盛密谋转让球队”的甚嚣尘上却在搅动着CBA的欣欣向荣、天下太平……

中国篮协《关于清理整顿俱乐部拖欠工资、奖金和转会费事宜的通知》刚刚下发不久便爆出“陕西东盛秘密转让”的猛料不应是单纯的巧合:如果将流毒已久的“拖欠工资”问题当作CBA“潜规则”拿捏,投资人、球员还可以勉力维持的话,那么篮协下发的《通知》便似一剂催化,“厚积薄发”出了俱乐部内部的一些“病痛”——而这即便是对于以制药为主的东盛也显然过分棘手了。

应该责伤东盛和“某深圳企业”在“未通知篮协的情况下私签转让协议”,但这样的“违规”在“CBA联赛品牌感缺失,俱乐部利益无从保证”的大是大非面前就显得无关痛痒了。长久以来,“举国体制”像横亘在中国职业体育面前的一条沟壑,令“国家利益”和“联赛经营”之间难以调和:赛季“缩水”为奥运长期备战开道;季后赛“球员短期交流”保证身处弱旅的国家队球员也有比赛锻炼机会……在很多时候,并非联赛组织者、管理者刻意违背经营规律,而是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委曲求全。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球队的惨淡经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联赛高层没有给予俱乐部更多的引导和扶持!虽然篮协会相应给予俱乐部一定数量的经营分成,但这样的“回馈”面对动辄上百万的年平均投入来说不免杯水车薪;且一再变更的联赛组织形式、推广策略很难令身处其中的俱乐部形成长久为止的“政策基础”、“思路基础”、“文化基础”。八一双鹿更迭为“八一富邦”,虽然名义上成为了“职业俱乐部”,但人事权仍旧“不自主”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在并不良性、统一、健康的大环境下再出现挂着“职业”旗号的“半职业队”或许如云南红河、陕西东盛一般的“欠薪户”也就不那么匪夷所思了。

日前中国足球圈因为“申花”、“联城”的合并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中超横行无忌的“买壳”、“卖壳”模式似乎大有在向来公众形象良好的CBA联赛中重演的趋势……比之缺乏准入制度、“暗箱操作”频频的中超,CBA联赛似乎远未步入“膏肓”的程度,但如何平衡国家队战绩、备战和联赛运营间的关系应该是值得CBA管理者们去深思的问题,切莫重蹈多年前丧失公信力观众群“崩盘”的中超的覆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