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或郑智门
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有如此一个显见的不平衡现象:一个职业或者一个称谓后如若是由男性充当,那么便会形成职业+姓名的模式;而如果称谓背后连缀的是一位女士,那么往往又会生出诸如女职业+姓名的状况,比如女作家××、女企业家××或者女强人××。对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权威性的中文专业本科《现代汉语》教材给出的解释是“约定俗成”,除此之外,或许我们还可以想见其他类似“汉语人名无法如英语般区别性别”的原由,但归根起来,确实这“约定俗成”才是造成如此现象的诱因!毕竟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妇女从来就被归附为从属的地位,甚至连名字大部分都不曾拥有而只是用丈夫姓+自己姓+氏组成一个张王氏、赵李氏这样的符号,虽然时代已然发展到如今,但对于妇女不够尊重的余毒依旧没有清除,这从甚为可笑的“女作家”的称谓中就可见一斑,毕竟如此“雅号”一旦映入眼帘,便如同从新闻中聆听“××委员”名字后有一个不伦不类的“女”一样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无可避免的偏差:那就是弱化她的职业、称谓,而只想到“这是一个女人”!也正因为此,西方诸国曾经不止一次对此种“语言上的性别歧视”产生诟病。
类似于“女作家”让受众更多侧重于“女”的方面,如今沸沸扬扬的“郑智门”事件同样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门”上!毕竟如今各类媒体对于此事可以被称为“连篇累牍”的报道早已超过了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一个中国足球运动员关注应有的程度!
正如国内某知名媒体《××周报》在其社论中提到“……拯救郑智运动已经上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成为2005年中国足球界最后的救赎……”是的,所有人都不会对2005年的中国足球满意,即使拿下了两个不置可否的“东亚冠军”头衔,但相比于裸奔的中超、亚冠的惨败以及世界杯早早出局的痛苦,2005注定会成为中国职业化10多年来最为苛刻的寒冬!很多人将其归因为中国在亚足联“朝中无人”,这不单致使郑智巴辛惨遭涂炭也让向来在亚洲足坛拥有一席之地的中国足球丧失了起码的话语权!这是有道理的,毕竟伴随着日韩两国日渐淡出亚洲足球决策层而更多向世界足联靠拢以及以哈曼为首的西亚势力日益刚愎自用,中国足球界越来越需要用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在亚洲的位置不致过分尴尬!这样,最大限度缩短郑智的停赛时限和范围就被彻底提上桌面,而在“郑智”这个国内足球圈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更多掩映着一扇近乎“狗急跳墙”的由中国足协和亚足联政治手腕搭建的硕大的“门”!
没人注意“女作家”是“作家”,同样没人关注“郑智门”的主角是“郑智”,但在如此一场表面平和背后血腥的行动中有多少人对“球员”有过起码的尊重!都说2005年中国足球的颓萎不能由国家队11人承担,对欧不进球的尴尬也不能由朱广沪一人负责,但中国足球的“救赎”难道难道就可以被一股脑加注到一个在所谓“上层建筑”前显得近乎渺小的球员身上?试想,对于郑智来说,如此在中国足球界前所未有的“救赎”行动意味着什么,中国足球对其重视是有的,但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压力?无论是斡旋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当郑智重新出现在赛场上时断然会罹受无可数记的关注和中国足协更为殷切的目光!25岁,这样的关注其实更像一种折磨!
鲁能方面对于“郑智事件”出面斡旋的其中一个理由便是“郑智对于中国足球意义重大”这也是事实,毕竟国家队十号的球衣就属于他!本以为如此的理由多少显得有些牵强,没想亚足联“禁赛委员会”的官员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要“重新考虑处罚意见”,换言之,在亚足联对郑智实施禁赛时并没有对其基本情况做必要的了解,不知道“郑智对于中国足球意义重大”如若真的依此减轻惩罚力度,那才不啻是一个笑话,一出由对球员极度不尊重演出的荒唐的闹剧!
当然,对于历史,无论是“女作家”或者“郑智门”都是迟早会消弭的浪花,但对于中国语言文字,中国足球,它们却会无可避免地继续演进下去……
Ljlj1314@gmail.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