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让英杰磕了药?

(2005-10-21 14:45:35)
谁让英杰磕了药? 
中国的词汇很是博大精深,比如“磕药”一词就可以明晰地让我们想见隐君子们摇头晃脑的丑态,但孙英杰也“磕药”了,不同于“HIGH男HIGH女”们的神情亢奋,孙英杰的“磕”似乎更包含了一种难以拒绝的无奈…… 

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孙英杰只是“英杰”,因此让我们解释她之所以选择“不识时务”地“磕药”有了一些顺理成章的考据,可这一切难道真的如此浅显易懂?难道真的出于造化弄人? 

孙英杰出生于1979年,26岁的她其实应该享受生命中最为绚烂的美丽,但她选择了长跑,这艰苦的运动非但消磨了本该属于她的快乐甚至也留给了她黝黑的皮肤和深刻的皱纹……我不知道孙英杰娇小的身躯为什么会容纳如此巨大的能量支持她一路向前,我只知道跑步时很少摆动双臂的她注定比其他运动员要承受更大的负担……这样看她的比赛心中总会生出类似同情的哀悯:让她赢了吧…… 

但事实是继让其一鸣惊人的半程马拉松冠军之后,似乎无论在什么比赛中孙英杰都再没有获得什么突出的成绩,而她那一程不变的跑姿似乎也早已转换成人们讥笑的把柄!但在日前结束的北京马拉松赛上的折桂似乎又让我们见到了以往那个“女子中长跑领军人物”的复归,可就在所有的欣喜所以的怅惘尚未烟消云散的时候,孙英杰又一次因为在“十运会女子万米比赛中被查出服用禁药”而再一次处于人民审判的风口浪尖…… 

“磕药”总是不好,当然孙英杰本人无法逃脱纪律和自我谴责的藩篱,但与此相关,这“磕药风波”似乎并不是个人行为的演映而包含很多权利意志无序分配!首先一个疑问就是十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为什么要和“北京国际马拉松”合并?众所周知,北京国际马拉松从1982年举办开始已经逐渐演变成北京展示自己风貌的舞台,也成为了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作为国际田联三星级赛事,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无疑是严肃的!而十运会的组织者却莫名其妙地将其和“十运会马拉松比赛合并”就值得商榷了!还记得在电视屏幕前看到的类似“外国选手一组”、“参加十运会的运动员一组”、“不参加十运会的运动员又一组”的混乱组织,这会在参赛运动员中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态度会对我们的比赛造成什么样戕害,有谁能够想到? 

国际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弊端就是对孙英杰周春秀等还要参加十运会的运动员身心造成的巨大损害!孙英杰在获得马拉松冠军后疲累倒地的镜头还历历在目,她就要在比赛结束后不到三十小时飞到距北京万里之遥的南京参加另一场事关省荣誉的“重大比赛”!生理如何调整?心理如何把握?不磕药有谁能保证孙英杰不会因为过度疲劳造成更大的运动伤害? 

另一点疑问就是中国田径的训练体制。中国田径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运动员高潮低谷似乎都在掌握之中全然不会超越教练员的计划之外!以刘翔为例,奥运会期间他达到了运动高峰,奥运会之后竞技状态迅速下降,虽然也取得了上海黄金联赛的冠军,但成绩却断然无法和奥运会的12秒91相提并论!而且孙海平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叙说“刘翔夺冠成绩应该在13秒10左右,太快了对他调整状态不好……”,刘翔夺冠成绩真的是13秒10,而且最后时刻是迈着近乎懈怠的步伐冲过终点!我不明白稍微紧一点提高一下自己的成绩会对状态调整有什么不好?难道更快取得突破不好?只有按部就班只在08奥运会出状态才好?孙英杰也有同样的问题,奥运会后状态不佳,甚至在上海黄金联赛名落孙山后居然“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中国田径对于运动员状态把握的机械程度可见一斑!状态不好,省市领导又要成绩,孙英杰如何才能逃脱两难的境地?只有服药!虽然她一定知道服药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可无形的压力不得不让她如此…… 

事件尚未明了,也不知孙英杰是否还有在国家田径队的位置,但除了孙英杰还应该有更多考虑:谁让英杰磕了药? 
Ljlj1314@gmail.com
language=javascript> document.write(body1_3405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