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间》的“诚实”
当今年六月份得知《城市之间》会重新回到央视舞台的时候,心中升起了无法自持的欢娱,或许因为98-99年那活跃在电视荧幕上的《城市之间》在我的脑中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那些不吝的欢笑,挥洒的激情甚至是颇为可爱的双胞胎主持人都让自己有了对于六年后重新拥有美好荡涤记忆的希冀,总以为一些东西可以跨越时间的藩篱顽强地继续……
项目还是那些项目,流程还是那些流程,虽然在项目上增加了多元时尚的细节,虽然在流程上体现了“世界性”的大气成熟,但心中竟生不出类似以往一星半点的冲动!仔细想来或许在时间的累计下自己的欣赏品位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便应该是如今国际版的《城市之间》让自己泯灭了以往那种单纯地追求快乐的感触,虽然如今的《城市之间》仍在高呼“比赛为了友谊,没有失败者”,但自己仍会不自觉地成为所有中国参赛城市的簇拥,当曾经的娱乐遭遇现今的功利,“简单快乐”的想法的沦丧也就在所难免了!但即使如此,这种改变总还是好的,因为中华民族已经因为太长时间的“平和中庸,与世无争”而失去了很多,而“竞争”在各种领域比如可以被称为“游戏领域、娱乐领域”的《城市之间》出现应该会无论在操作层面还是意识层面都给予我们必要的“扫盲”,或许在我们真的熟悉竞争乐于竞争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快乐地玩味竞争……
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竞争”让我对《城市之间》有了一种叫做“诚实”的印象,因为我可以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得到一个几乎在不住雷同的巧合——中国的群众体育基础太过薄弱……《城市之间》的宣传口号是“民间奥运会”,我想这是个比较客观的口号,至少专职运动员在此项节目中出现的数量和频率都远远低于任何奥运会和其他体育赛事,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城市之间》看到的中国选手在大部分比赛和项目出现的疲软才更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其实在群众基础层面我们断然无法和“世界体育强国”的帽子相契合……
《城市之间》的比赛大约有十几场,如果论整体成绩的话,我想中国一定不会排在靠前的位置!因为其中几场比赛中国城市的表现太过差劲,比如“郑州——索契——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雷杰”那场比赛,我们的“少林武术之乡”除了在一项“色子”的比赛中表现出色外,其他项目全部当了“副班长”!虽然赛后有网友责备郑州不应该派上一批年近半百的“体育局官员”上场,但其实我们正可以从这样的差距中看到我们的群众体育在世界上的真实位置(上海和天津都选择了当地体育大学的学生参赛)!
中国体育拥有其特殊的培养训练体制,所有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似乎都位于一个体育金字塔的穹顶,而且这个穹顶在近年大量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下越发丰满,在上一届奥运会上中国居然超越了老牌体育强国俄罗斯登上了金牌榜第二的宝座!但我国体育金字塔的底座——群众体育、业余体育却长时间滞留在“群众”、“业余”的层次,虽然现在在某些城市的社区出现了一些类似社区体育公园的体育硬件,但从整体看来中国的基层体育还是处于少人关注的拐角处……
社会总在进步,时代总在发展,总有一天我们终将屏弃我国实际落后得可以的运动员培养体制,走上一条以群众体育为依托,以业余体育为倒靠的健康发展的道路,如果到那时我们再重复类似现今“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那真的对不起《城市之间》的“诚实”……
Ljlj131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