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哭没有用内化坚强勇敢 |
分类: 家庭教育 |
女儿四岁零两个月了。
从女儿一两岁开始,我和郝韵妈妈就给女儿灌输一种观念,那就是:“哭是没有用的”。当然,我们并不是不让女儿哭,因为我们知道,哭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的负面情绪的表达。我们从来不对女儿说“不许哭”,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能让孩子用哭来要挟父母;不能让孩子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女儿不高兴或者不合理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她也许会哭一阵子。我们不会阻止她哭,我们会静静地做我们自己的事情,给她几分钟哭泣的时间。由于我们温柔地坚持,无恶意地拒绝,女儿的哭声会慢慢停止。这个时候,我会平静地对女儿说:“郝韵,哭是没有用的”。
女儿第一次在超市哭着要买很多东西时,我们没有满足她。我对女儿说:“哭是没有用的,每次到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从那以后,女儿每次到超市就只买一样东西,她不会再哭着要买第二样东西,因为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
女儿第一次摔倒时,她“哇哇”地哭起来,我们没有立即去扶起她。我对女儿说:“哭是没有用的,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爸爸妈妈等着你!”女儿在哭了几声之后见没有人扶她,只好自己站了起来。从那以后,女儿再摔倒的时候,也许她偶尔会哭几声,但很多时候她会选择不再哭泣,自己勇敢地爬起来,因为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
有一天晚上,快到睡觉时间了,女儿闹着要糖吃。我对她说:“郝韵,今天你已经吃过一块儿糖了,不可以再吃了。”
也许是因为女儿有点瞌睡了,她开始“哇哇”地哭起来,嘴里不停地喊着:“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我和郝韵妈妈都不去搭理女儿,任她哭闹,我们各忙各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对孩子合理的应该立即满足的要求,就予以满足;对孩子合理的但可以暂缓满足的要求,就暂缓满足;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从整体上按比例划分的话,我认为:七分予以满足,二分暂缓满足,一分不予满足。当然,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这种把孩子的要求按比例划分的说法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女儿哭了一会儿,见没有人理她,渐渐停止了哭声。我平静地问女儿:“郝韵,哭有用没有?”女儿看着我喘息着说:“没有用。”
我笑着对女儿说:“好了宝贝,爸爸妈妈爱你。走,我们一块儿刷牙去,一会儿你抱着妈妈的胳膊睡觉好不好?”
女儿抹了一下眼泪说:“好”。然后跟着我向卫生间走去,再也不提吃糖的事了。
有一次,我带女儿跟女儿的好朋友洋洋(化名,四岁女孩儿)一家出去玩。洋洋的爸爸把两个棒棒糖分给两个孩子吃。
洋洋吃完以后对她爸爸说:“我还要棒棒糖。”
洋洋的爸爸说:“没有了,就这两个,刚才给你们分完了。”
洋洋马上哭着说:“我还要,我还要!”
女儿看着洋洋说:“哭有用没有?我爸爸说了,哭是没有用的。再哭老师会批评你的。”
洋洋哭了几声就不再哭了,也许是女儿说的后一句话“老师会批评你的”起了点作用。
看来,“哭是没有用的”这句话已经刻在了女儿的记忆深处。
女儿在不高兴的时候也许还会哭泣,但这种哭泣已经不是女儿想要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相信,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真正理解“哭是没有用的”。
相信,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把“哭是没有用的”这句话慢慢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相信,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少一分哭泣,多一分坚强和勇敢。
http://s16/mw690/001aKvu0ty6G9fnQzQr6f&690
http://s14/mw690/001aKvu0ty6G9fs5RPD4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