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幼儿园已经第四周了。这几天,女儿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终于可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
回想女儿上幼儿园的前三周,对于我这个做父亲的来说,简直是在黑暗中煎熬。曾经怀疑,女儿这种哭闹何时是个尽头。但我也深信,时间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第一周。
幼儿园安排孩子每天上半天幼儿园,便于孩子慢慢熟悉幼儿园环境。
每天早上7:40,我准时把女儿送到幼儿园。
在幼儿园门口,有保安和值班的园领导,我会引导女儿主动和他们问声:“早上好!”女儿也会鹦鹉学舌般地说一声:“早上好!”
女儿刚到一个新的环境,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切都是新的。再加上只有半天时间离开父母,所以女儿没怎么哭闹。就这样,一周时间过去了。
第二周。
幼儿园安排孩子按正常作息时间上幼儿园。
周一早上,女儿坐上车后开始跟我商量:“我们不去幼儿园,我们上早教班吧?”早教班是女儿熟悉的地方,过去的一年半时间,我们每周都要到早教班上课2-3次。
我对女儿说:“郝韵,幼儿园可好玩了,小朋友们都上幼儿园了,郝韵在幼儿园乖乖的,好不好?”
女儿还是不高兴地说:“我不想上幼儿园。”
我拉着女儿到了小一班教室门口,女儿开始哇哇地哭起来,陈老师抱住了女儿。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对女儿说:“跟爸爸再见。”
女儿哭着说:“爸爸再见。”
我找到郝韵的接送卡,匆匆离开了幼儿园。我深深懂得,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孩子的社会化,这个过程,就是孩子走出家庭,和父母慢慢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时候,父母过多地停留只会使孩子哭得更厉害。
周二早上7:15,妈妈拉着女儿下楼。
我过去开车,老远就听见女儿的哭声,一边哭一边大喊:“我不上幼儿园。”妈妈把女儿抱到副驾驶的位置上,系好安全带。女儿还是鼻子一把泪一把。
从昨天开始,女儿全天在幼儿园,要一天时间不和父母在一起。可能是对新的生活不适应,所以女儿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
我知道,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分散女儿的注意力。
我一边开车一边对女儿说:“郝韵昨天见陈子琪和赵子涵没有?”陈子琪和赵子涵都是我同事的女儿,她们都在幼儿园小一班。
女儿的哭声稍微小一点了,我又问:“陈子琪和赵子涵是郝韵的好朋友,是不是?”
女儿说:“是。”
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哭着不进去。没有办法,我只好抱起女儿进了幼儿园。为了分散女儿的注意力,我指着旁边的滑梯对女儿说:“郝韵玩滑滑梯吧?”
女儿看了一眼滑梯说:“我不想玩。”哭泣声仍然没有停止。
我抱着女儿到了小一班教室门口,女儿哭得跟厉害了,韩老师抱过郝韵。
我跟女儿说:“再见。”然后离开幼儿园,开车回学校上班。
接下了的几天,每天送女儿的时候,她都要哭闹一阵。
每次她哭闹的时候,我都想办法引导她想想幼儿园吸引人的地方。
我总是对女儿说:
“幼儿园可好玩了,那儿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很多小朋友,大家可以一块儿玩。”
“陈子琪、赵子涵是郝韵的好朋友,她们都喜欢和郝韵玩。”
“在幼儿园,郝韵表现可好了,陈老师、韩老师、靳老师都喜欢郝韵。”
“郝韵在幼儿园自己吃饭,不哭,不闹,老师夸郝韵是乖宝宝。”
第三周。
女儿在上幼儿园的路上没有再哭,只是在重复一句话:“我们不上幼儿园”。
进教室前,女儿还是要哭上几声,但只要一听到音乐,就会停止哭泣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加入到“走线”的行列中。
第四周。
女儿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对新生活的适应需要时间。经过三周的时间,女儿终于开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高高兴兴下楼坐车,高高兴兴和我谈论幼儿园的生活。
女儿说:“郝韵自己换鞋,自己跟着音乐走线,郝韵都不哭。郝韵坐到自己的凳子上,老师让排队,快点起来,老师说郝韵可乖了。”
这几天,和幼儿园门口值班老师问好,到了教室门口和陈老师、韩老师、靳老师问好;换室内鞋;跟我说再见。女儿没有了眼泪,陈老师、韩老师、靳老师都在夸女儿长大了,不闹人了。
在这里,我要感谢陈老师、韩老师、靳老师,是她们的辛勤付出使女儿有了这么大的进步,是她们的真挚的爱使女儿爱上了幼儿园。
女儿在上幼儿园的路上不再有眼泪。
看着眼前天真烂漫的女儿,作为深爱她的父亲,我开心地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