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颠之鸡燕二形 BY李仲轩

(2006-12-28 21:38:10)

薛颠之鸡燕二形 <wbr>BY李仲轩薛颠之鸡燕二形 <wbr>BY李仲轩

 

薛颠传我的鸡形主要是鸡翘脚、鸡啄米兩式,但这兩式的功用可以发挥到一切拳 架中。在十二形中,燕形是个匪疑所思的打法,鸡形旁通着燕形,也就一并讲了。

近日的讀者來信提问为﹕ 一、練形意拳时如何控制呼吸,是否要逆呼吸﹔二、形意拳的練法与打法各是什 么路數﹔三、我对您多次提到的“转七星"很感兴趣,能否說得更详细些。

練拳时不要刻意呼吸,不要大呼大吸,开始練拳要像夜行贼、捕食猫一样屏住呼 吸,能如此小心,心也就静下來了。然后随着打拳打开了,要在拳裡找呼吸,找 着的呼吸是很靈活的,比逆呼吸要精细,身体更能受用。比武的时候,一切对应 着对方來,不能自行其事地硬來,有敌招才有我招,无敌便无我﹔練拳的时候, 一切要应着拳來,什么都在拳裡找,不能把静坐时的呼吸法硬加到拳裡。練拳就 是練拳,練拳的有自己一套。

練法的大纲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纲是“八打",师傅们讲拳都是结合着个 人体验,在这兩首歌诀上发挥。“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鸡形 是头打,鸡啄米就是擒住敌人兩手时,用头下琢鼻软骨,上顶下巴,琢鼻软骨血 流满面,而顶下巴,能一下把敌人顶暈过去。

头与脚是杠杆的兩头,头一前倾,脚大拇指就吃力,脚大拇指一蹬,头就顶上了 劲。所以鸡形既是头打,必然連带出脚打。鸡翘脚是鸡啄米的必然变化。

鸡单足立地时是抓着爪子缩腿,所以要含着抓意提膝,有了抓意,膝盖下就能生 出一踹,此踹很低,脚背外斜着翘起,所以名为鸡翘脚。鸡形的腿击是从膝盖生 出來,不是直接使脚,所以能够“有机会就甩一脚,没机会就藏着"。五行拳中 的“十字拐"就是鸡翘脚,由此可見十二形是五行拳的发挥,五行拳是十二形的 提煉。

以上是鸡形的打法,而鸡形的練法是成就功夫的关键。鸡形头打就要練头,头为 一身之枢紐,头部僵硬,脚下再能变步數,转换身形时也仍然快不了。鸡总是一 探头一探头地走,以头領身,鸡形就是用这个方法練身子。

转七星要用五行連环拳來转,五行連环拳并不只是拳谱上那一套,那是范例,拿 來研究,要揣摩出“拳生拳"的道理,否则就辜负了老辈人留下这个拳套子的苦 心。在任何方向都能生出劈崩钻炮横,随动随有,不是那个套子,也是五行連环 拳。只有转而没有生发,那是傻转,五行拳有生克关系,所以是很靈活的东西,学拳不开窍时,就要用转七星的方法把自己弄活了。唐尚二师对五行連环拳没有 死规定,转七星本是个玩法。

当年尚师跟程廷华相互绕着试手,身法中含着五行連环拳,并没有被程廷华绕到 了。可見五行連环拳与转七星是一体的,老辈人的形意拳注重偏门攻防上的闪展 腾挪。我们劉奇蘭──李存义派系形意拳在打功架时特别注重转身动作,这个偏 门要点在基本功架裡就训練上了。

至于鸡形“以头領身"的具体練法,考虑到一般讀者没見过转七星,就以八卦掌 來举例,点出八卦掌里的鸡形。但我只有些來自老辈人的听闻,没有实际練过八 卦掌,如有不妥,还望指谬。

走八卦单换掌可用劈拳的架子,一手前扑一手后兜,将这个架子维持住,兩手不 要再动。在圈子上的内脚直走,外脚内拐,这样就走成了圆圈。劈拳一手前扑一 手后兜时,隐含着向左右的撑起之力,既然走了圈,就要将这隐含的劲撑圆了。

走八卦練的是浑身的完整,手势不动,要以身动手。内脚直走,身子前进,架子 就有了向前扑的劲,外脚内拐,身子侧转,手臂就有了向外撸的劲。

一扑一撸地走圈,劲力就鼓荡上了。練单换掌看似兩手不动,其实劲力在不断地 翻腾,一比武就有了招。走圈,就是蹬身子,鸡翘脚般随时能独立,但不能露了 形,要看似脚不離地的走。

但有人練八卦转一会,就头暈目眩,这是光蹬身子了。八卦圈不是脚脖子转出來 的,而是头領出來。头首先要虚顶,只有虚顶了才能转动靈活,头微一侧转,整 个身子就得调过來。这个圈子是一侧一侧走出來的,所以偏门攻防的意識就养成 了。

学会了调身子,重量就跟上了。这么走走,就是“全身重量上拳头"的好法子。 而且劈拳兩臂发挥向左右之力,架子就抱圆了,所谓“兩肱圆则气到丹田",可 以养生出内劲,有身轻力厚之妙。肱,是兩臂内侧的肌肉,兩臂通着呼吸,兩肱 伸展,胸就含住了,气息就能向下深入。

用手脚打人,也有鸡形在。脑门有顶意,拳头的分量就加大,后脑有仰意,撤身 就快。可見单换掌“以头領身"的训練多么巧妙,脖颈僵硬地走八卦,就走不着 东西了,单换掌是先有头功再有腿功。所以也可以是“头打落意催足走"。

头打落意随足走,是个杠杆力,脚下找着定位,头上就找着了落点,杠杆一翘就打了人。头得和步子配合方能練出來,打时也是兩者配合着方能成事,随时可以 鸡啄米一落定胜负,头有落意,劲落在手上,也是鸡啄米。恣,放肆、随便的意 思,头活了,身法就活了,打法也就活了。

起而未起占中央,头打是难得用上的一招,敌人难给这机会,所以一般头打是含 蓄着,起发动作用,发动手脚就是赢人。所以头的打意是起而未起的狀态,居中 不露形的。 燕形是足打,足与头密切相关,鸡形不成就,也没有燕形。燕形名“燕子三抄 水",三抄其实是兩脚。五行拳中的“二起脚"就是燕形的基本形,二起脚是崩 拳转身动作的变招──反手刺喉之后,将兩只胳膊前后伸展开,内侧向上,然后 兩臂翻转,向下有了压意,脚上就顶上了劲,就着这股顶劲,后脚越过前脚,向 敌人胫骨撩去,就像鞭炮,二踢脚兩响是一响接一响,后脚一撩,前脚就飞起, 横踹敌人肋骨。后脚一撩,后人必后撤,前脚就有了踹肋骨的空间。这是人的必 然反应,走在敌人前头,也就正好打上了。这是打法的算计。

注意,光有脚顶,飞身子仍不俐索,只有头虚顶了,才能有足打的巧妙。二十四 法中的三顶三提等这些一般人容易忽略的东西,都是比武的宝贝。所以唐尚二师 讲,練拳要找來龍去脉,要練精细拳。

說燕形匪疑所思,因为形意拳是尽量不起脚,足打与头打一样,是含着的,脚上 有足打之意,转在拳头上打出來,也是一样的。所谓“去意好似卷地风",卷地 风是吸着地转,形意拳脚下要有吸力,一出就踩,吸着地动脚。而燕形是兩脚都 腾空,所以别人就說﹕“哎呀,你们形意拳还有这东西!"

燕形与十字拐略有不同,就是把十字拐翻胳膊生压意的动作给发挥了,兩臂一 翻,就撸住了敌人的胳膊,压意一发挥,借着敌臂的反弹力,一下就上了敌身, 腾空的一霎那,就给了敌人兩脚。第一脚可以不实际踢上,起到给第二脚一个助 力的作用也行,撸住敌胳膊,上了敌身,那就还有第三脚。

撸不住敌胳膊也行,象形术摇法一般,一挨就粘,一粘就擒住敌劲去摇,碰上哪 都能借上力腾空。不过形意拳对脚離地非常慎重,一旦使上了燕形,就得取了人 性命,所以此法要慎用。

我是个自己把自己开除出武术界的人,身处事外,对有的事听一听就行了,对有 的事听了得說话。尚师是有涵养的人,待人随和但很稳重,他和唐师在一起都很 少說闲话,不会和别人“嬉戏如兄弟"。有一位郭云深后系的拳家创了新拳,对 此形意门没有故意为难的情况发生,我们承认他的水平。

老辈人经验深,看看神色,看看行动,就能衡量出一个人的武功处于何等层次, 不必比武。尚师不和别人一块練功夫,自己成就自己,我没見过他推手。比武是 很慎重的事,連人都没看仔细,就伸手让人搭,薛颠不是这样的潦草人。

这位拳家和尚师、薛颠没有比过武,我身在尚薛二师门中,当年的交游也广,在 北京天津都长住,六十多年來从未听說有此事。况且那些文字說是在尚师家、国 术馆这兩个群杂环境中比的武,武行中的闲话走得快,如真有此事,我总会听到。

他们三人也没論过辈份,形意门规矩大,民国社会上废除跪拜禮,但形意门一直 是見了长辈要磕头,說话要带称呼,如果真論了辈份,以尚薛二师的为人,平时 說话会带上,也一定会对我有要求。而尚薛二师提到这拳家时,是称呼其本名。

尚师一生不富裕,但他是形意门的成就者,年龄又居长,所以后起之秀見了他都 要喊声“老爷子"。薛颠乡音重略显土气,一接触觉得像个教书先生,又很文气, 但在武学上他有自信,别人很难得到他的认可。据我了解,他没搞过迷信活动, 当年天津的形意门觉得他是个可以和尚师争胜负的人。

我们李存义派系的形意拳不太注重拜岳飞,只在拜师时拜达摩,算是有了祖师, 平时也不拜。形意门收徒的大规矩是一、如果作了官,就不能在武林中活动了, 以免有仗势欺人之嫌﹔二、不能搞迷信,因为我们有祖师。練形意的人不迷信, 成名人物、高地位的人有自己的尊贵,这類下作事情是作不出的。

虽然他死后背负着“拳霸"的惡誉,但活着时,一直享有盛名,如果有败绩发生, 定会轰动全国。别人可以在天津发展,是薛颠能容人,不可将此视为击败薛颠的 证据。在天津的武术家多了,难道他们全都打败了薛颠,才能待在天津?这是不 了解老辈人的人品。

那些文字贬损了尚薛二师。我讲的都是当年的武林规矩、常識,我是个不成器的 弟子,没能成就,但作徒弟的,起码知道师傅的程度,内行人也自有看法。

我年轻时在天津,对于这位拳家的弟子没有接触,但多少知道他们的一些言辞, 他们当年也没这个說法。我那时叫李車兀(yue ),仲轩是我的字,建国后登记 户口再后來的身份证,都用的是李仲轩,怕本名较偏,别人不好念,也免去了年 轻时习武的经歷。 李車兀──天津武术界的老人总会有几个知道这名字,所以 我也倚老卖老一下,为我的师傅们作个見证。

 

=========

李老最后说的这个人,想来是指大成拳的王芗斋。西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