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的拨备

标签:
杂谈 |
去年年报至今年中报,兴业银行连续大额计提贷款损失拨备金,其拨贷比也迅速上升到2.34%,接近银监会要求的2.5%水平。2011年年报中,拨贷比同行垫底,仅为1.46%。兴业为什么突然大幅度提升拨备金呢?
找到一篇有关李仁杰的访谈,比较有意思。具体引用如下:
李仁杰:高拨贷比“多拨部分应计入附属资本”
2012-01-31
23:55:00 来源:
http://money.163.com/12/0131/23/7P4S08VR00253B0H.html
银行业利润持续增长在带给股东回报的同时,也在加速消耗资本,监管新规又加重了压力。相比同业,兴业银行偏低的拨贷比令市场质疑其未来盈利能力。
“对拨贷比的担忧完全没有道理,银监会正在研究政策,有望允许商业银行将超过150%拨备覆盖率的多提部分计入附属资本。”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如政策果如此,拨贷比的问题就可妥善解决。
“高拨贷比会致拨备覆盖率畸形”
《21世纪》:据有关机构对比统计,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兴业拨贷比为1.34%,这与银监会在2011年4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的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在2016年达到2.5%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外界担忧,未来几年,兴业面临的信贷成本计提压力较大。
李仁杰:这种担忧是没有道理的。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看,应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发展战略、风险政策和偏好。现在统一定出一个拨贷比2.5%,忽视不同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客户准入、资产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不尽合理。这会产生资本市场的怪现象,那些资产质量不尽如人意的银行,因为拨贷比高,股票估值反而更高。
说实话,从国际上看,巴Ⅲ、巴Ⅱ没有这个概念。我个人觉得,银监会原来强调的拨备覆盖率和拨备充足率是正确的。有多少不良,就提多少拨备,这一个是讲覆盖,一个是讲充足,实事求是,因人而异。这也是银监会一贯以来坚持的动态拨备。
《21世纪》:但目前监管要求如此,兴业有何应对措施?
李仁杰:之所以我们目前没有按照2.5%拨贷比的标准提足,一是因为这个要求是到2016年达标,还有5年,值得进一步观察、动态调整。
第二,如果我们按2.5%标准提,其他指标就变得很畸形,拨备覆盖率甚至将高达600%-700%,这也是不合理现象,国际上也找不到这样的案例。
另外,2.5%拨贷比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解决一些配套政策问题。比如税收政策方面,目前贷款减值准备的税前扣除标准是当年新增风险资产的1%,建议适当提高这一比例。再比如,银行监管政策如果能规定将拨备多提部分作为附属资本,就可以妥善解决拨备多提对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如果多提的拨备这边不算资本,那边又不算利润,这是对股东权益的一种浪费。
那2012年以后,为什么兴业的做法大变,开始大规模计提拨备了呢?
2012年6月7日,银监会终于从善如流,发布了第1号令《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的核心内容为:“将超过100%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减少上市银行再融资的压力。”具体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一条
二级资本包括:
(一)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二)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1.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1.25%。
前款所称超额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超过最低要求的部分。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指100%拨备覆盖率对应的贷款损失准备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两者中的较大者。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计入二级资本了,缓解了兴业银行极其窘迫的资本金,使得兴业随后开始乐意大幅计提拨备金。然而这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由于2012年至今,兴业在同业市场大放异彩,获利极为丰厚。需要通过提高拨备隐藏利润,让业绩平稳运行。本质上,兴业银行的高层比较低调务实。
“今年增加的逾期贷款中,约三分之一是零售贷款,主要因为临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这类贷款大部分有充足的抵押物,对不良贷款的压力相对比较小”。
业绩说明会上,针对同业业务拨备计提的发问,兴业的答复是:
以下是截自兴业2013中报的减值拨备的说明,很霸气,就是为了满足2016年前拨贷比达到2.5%的监管要求。
可是,距离2016年还有两三年,兴业有必要这么着急一步到位么?能否理解为用拨备金使劲隐藏利润呢?
我感觉,兴业的高层极为低调,并不追求表面的风光。当民生的大嘴巴在喊出要挤进银行业第一梯队的时候,兴业在上半年审时度势,悄然削减同业资产,规避风险。使得总资产的增长,比预期慢了不少。
他狂由他狂,明月照大江。他横任他横,清风拂山岗。九阳神功无上心法,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