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买入,数量不多,贡献不大。
不在乎一时的涨跌得失,放着看5年吧。反正,往下的空间有限,大不了再打八折。
也许,兴业银行的收益从此零增长了,但是,股市回暖了,市盈率上去了。
也许,股市还是不死不活的,市盈率不变,但是兴业的收益依然强劲增长。
也许,以5年一个周期计,两者都上去了呢?
对于银行股来说,目前最让人兴奋的消息,我觉得已经不是业绩的增长,而是银行的中高层、高收入的员工大规模买入自家的股份,毕竟,接近净资产的价格,殊为难得。只是,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呢?让人纳闷。
股市中还是有不少地方搞不清楚。比如,明知新股发行市盈率超高,业绩透支,还明显造假,为什么新股发行会有那么多人去追捧,上市首日还有人爆炒呢?看看绝大多数新股上市后的走势,像滑梯一样下来,难道那些基金、游资、散户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光伏企业危机,如果解决的思路是出口转内销,加上风能企业出货竞争激烈,大规模降价,加上无数的大江大河水电梯度开发,替代多了,长远来看火电很危险,幸亏煤电市场化有了方向。如果火电减产压价、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页岩气技术的进步和开采成果,传统的原油、煤炭也危险了。如果未来中国大规模基建持续减缓增长,提高内需,创导消费拉动经济,如果汽车只是平稳增长,那么钢铁、有色要想有好的表现,也不容易。
吃药喝酒固然好,但是经过持续的上涨,有些甚至因为涨了十倍以上而广为人知。对于此类股能否继续拉升,我表示怀疑。它们的市盈率已经很高了,市净率也高的吓人,我没能力去认知,是否还有多少好年景,我只知道,当一类股的传奇经历连我这种散户都耳熟能详了,大多也就是在山顶上了。
航运股呢?中国远洋,从67.84的巅峰跌落,迄今只有4.24元,一路惊心动魄,超越想象。要命的是,新船的大规模交付时刻,或许还没到来。欧美日、金砖国家的经济萧条了,燃油的价格却没有很快下来。更催命的是,除了淡水河谷自建船队,中石油也打这个主意了。也许,要等到更快的拆船速度、经济回升而油价下滑,航运市场才会真正恢复。
绝大多数的中小盘股,不看好。理由要用足够大的箩筐来装:业绩不确定,造假包装上市,而且没法不造假,因为利益相关方太多了;业绩增长速度远远配不上市盈率高企;这种估值下,大股东高管还拼命减持;号称高科技的,实际上只是底端的制造业,即使有专利技术,大多为外观设计或者实用新型,没有核心的、真正的发明专利。即便号称拥有一堆专利,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实际保护效果。我有时候在想,上市都超额募集了这么多资金,即使啥都不会,啥都不干,直接去银行存个大额,一年的利息收益恐怕也有几千万,何以没多久就会爆出亏损呢?想想就觉得这里面烂得不行了。
剩下的,只有银行让我稍微放心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