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鱼藻纹梅瓶之考证

标签:
股票 |
作者:江西南昌 王继锋
来源:收藏快报
http://s10/mw690/001aKnvLty6MkMdFPpn79&690
元青花梅瓶(瓶身局部放大)
http://s10/mw690/001aKnvLty6MkMdLspje9&690
元青花梅瓶(上部)
http://s14/mw690/001aKnvLty6MkMdSymN2d&690
元青花梅瓶(底部)
http://s16/mw690/001aKnvLty6MkMdZuhx9f&690
元青花梅瓶 瓶身图2
http://s2/mw690/001aKnvLty6MkMe7mAVf1&690
元青花梅瓶 瓶身图1
为了弄清其所蕴藏的种种信息,笔者曾查阅了诸多书籍资料,多次到博物馆与馆藏同类文物珍品进行考证分析,再综合多位行家鉴定意见,认定此为开门见山之物。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色,就国产青料来说,一件窑址废弃的青花高足杯上即可见蓝、灰、黑、黄、褐 等过渡色彩,可谓变化多端。而用苏麻离青料绘制的瓷器,由于配料、胎体大小厚薄、干湿不一或置于窑内位置及温度的不同,甚至施釉厚薄不等,都可能产生发色 不一。有纯蓝、蓝灰、艳蓝、蓝黑色,还有蓝中含紫、蓝中夹绿等颜色。而最能够体现苏麻离青料特征的是青料浓深处下陷形成的褐色、黑褐色或黄褐色的铁锈斑。 当然也有一些器物使用苏麻离青料发色浅淡,少见铁锈斑。我们可以上述见识来审视此梅瓶的青花发色。总体看,青花发色比较蓝艳纯正,略带紫色。在青料浓处, 褐色铁锈斑明显,且下陷,部分纹饰边沿呈现晕散状,一些水草纹笔路清晰,料浓处出现条带状铁锈斑,这都是苏麻离青料特征。此外,为进一步考证此梅瓶某部位 纹饰出现的特别色差(这是重要的细节,为防伪造恕不直白),笔者从若干片窑址出土的元青花瓷片中发现了同类色泽的纹饰,后又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一件元青花 玉壶春瓶纹饰中有这类现象,这更加深了我对此器的认识。
再看青花纹饰,从上至下共五层,均为元代青花典型纹饰,分别为:肩上部的11个仰莲瓣中各绘有海 螺、珊瑚等杂宝;接下来是6朵枝叶繁茂的蕃莲花;中部为主题纹饰鱼藻,有鲤、鲫、草、鳜四种鱼。它们在水中或停歇,或上浮下潜,飘逸的浮萍、缠绵的水藻和 舒展的草叶衬托着鱼儿,组成一幅动静结合、自由自在的水下极乐世界;第四层为卷草纹;底层为双勾仰莲瓣纹,内饰垂云。整个图案设计饱和,主次分明,笔墨潇 洒淋漓。细密的水藻纹的飘洒姿态,鱼儿背鳍、尾鳍等处分水画得透明状,尤其神态的凶猛,更是元青花独有画法。
对绘有鱼藻纹饰的元青花瓷器,笔者查阅了现有的资料,尚不见有梅瓶第二。赴景德镇走访几家有名气的仿古作坊,乃至走街串巷查看瓷器店,均不见仿品露面。笔者曾就“景德镇是否有此类产品?”的问题,咨询了当地资深人士,均表示:做不出来,也未见过。
当今,在仿品、赝品充斥市场的情况下,如何鉴别元青花瓷器,有关经典著作和专家们的经验是我们向
上攀登的阶梯,这应是业余收藏者的必修之课。而更多的鉴识则来自于个人长期的、实际的、更广泛的探索,只有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掌握鉴定瓷器
的要领。笔者正是在不断研究考证古代瓷器中得到更多的领悟(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