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分循环的路径
(2010-01-20 19:35:51)
标签:
杂谈 |
我国地处西伯利亚干冷气团和太平洋暖湿气团进退交锋地区,一年内水汽输送和降水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太平洋暖湿气团的早晚、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强弱以及七、八月间太平洋西部的台风情况。
我国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和鄂霍次克海,形成五个水分循环系统:
1. 太平洋水汽循环
太平洋水汽是我国主要的水汽来源,特别是太平洋的暖流流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其水汽含量丰富。暖流洋面温度高,蒸发旺盛,使洋面上空大气较湿润,由东南季风和台风的作用,将大量水汽输向内陆而形成降水。降水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大多数河流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这样就完成了太平洋的水分循环。
2. 印度洋水分循环
来自西南印度洋的水汽,在冬季有明显的湿舌,从孟加拉湾伸向我国西南部,形成冬季降水。夏季随着印度低压的发展,盛行西南季风,把大量的水汽输送到我国的西南、中南、华东以至河套以北地区。由于它是一支深厚而潮湿的气流,所以是我国夏秋季降水的主要源泉。印度洋水汽形成的降水,一部分由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河流(如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另一部分降水还参与了太平洋的水分循环。
3. 内陆水分循环
我国的新疆地区主要是内陆水分循环系统。但大西洋的少量水汽,随盛行的西风和气旋的东移,也能参与内陆水分循环。
4. 北冰洋水分循环
北冰洋水汽,借强盛的北风经西伯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西北。因风力大而稳定,有时甚至可以通过两湖盆地而到达珠江三角洲。但所含水量很少,引起的降水量不大。
5. 鄂霍次克海水分循环
在春夏之间由东北季风,把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湿冷气团输向我国东北北部地区,降水后形成径流经黑龙江注入鄂霍次克海。
此外,华南地区除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热带辐合带的影响,它把南海的水汽带到华南地区,降水后经珠江又回流入南海。
我国河流属外流区的站全国总面积的 64%,其中流入太平洋的占 57%,流入印度洋的占 6.5%,流入北冰洋的占 0.5%。属内流区的河流占全国总面积的 36%。广大的外流区是由海洋输送的水汽所形成的降水,转为径流后汇入海洋,形成水循环的闭合系统,但各系统又有水汽交换和彼此的干扰。广大的内流区,因远离海洋,由海洋输送的水汽甚少,主要是由内陆蒸发的水汽形成降水,而成为局部的水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