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西伯利亚其实不仅仅是俄罗斯当年流放犯人的目的地,被流放的更有他们的民族精英“十二月党人”等。
我们自驾欧亚,这里更是我们车轮子旅行,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从新西伯利亚市再往西,就是地球的第三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我们虽然有点急着赶路,但仍不忘休息好,和赏阅俄罗斯人的木屋情结。从上了M51公里,走到公里牌185左右,我们开进了我每年都要来的地方,木屋客栈。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lHpCYM58P254就是M51公路:从新西伯利亚到车里雅宾斯克。这是原苏联国家公路,如今成了国际公路。因为它切割了哈国,我们过了鄂木斯克就不再走此路了。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8AOZ4f2这家小店坐落于M51路旁的荒野之上,环境更是特别。这座小楼后的房子便是木屋。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8V9oCd2前台的马达母知道我是老板娘的熟人,给了我们热情洋溢的接待。房间开了两间,每间650卢布。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9FoXF1b直接入住后,我们就下楼吃俄餐了。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aRWuR59红菜汤,罗宋汤,牛肉饼伴土豆泥。还有糖水苹果。也吃得不错。晚餐不吃太多了呗。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adasc34院子里的水井最具特色。这是风车水井。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c7krd6f这是手摇水井。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dB5am3e两百年前马车,车轮子之所以耐磨,是因为外面抱着铁皮。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jfe5cde9都是车,这木马车就是当年十二月党人坐着被流放的交通工具。我们却开车汽车,真是时代不同了。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lFGz43e7农耕工具,还有篱笆等。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lGlrxUba木屋是西伯利亚人抵御严寒生存下来的传统房屋,如今已经越来越少了。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epvlPdd我们喝着咖啡,聊着天,感受着一百年前的西伯利亚人的生活。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f6cid59有好多物件,我们也知道是何物,但没用过。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g6dTf65白桦树是西伯利亚的主题。这里用来夹杖子。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gMOS35f坐在院子里,我们好像置于世外桃源。体会着北方民族的粗狂美。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iblbpdf墙壁上的猫头鹰标本,现实着女主人的鹰派人格。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jhToC7a这是墙壁上的山猫标本。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jj93D9d鹿角就镶嵌在房顶。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bqs2Z09我们这次住房间不大,但干干净净,空气是木材的好味道。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gZlMp25我们的车就停在古马车旁。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iOb8Bd1去年我走到这里时,遍地开黄花。今年季节还早,没有感到蚊子的骚扰呗。
http://s1/large/001aJSD8zy7knehAKQQ74一个俄罗斯人和我们聊起来,他开车进入蒙古后,止步于中国国门…… 我们有幸可以开车挺近欧洲,是我们的福也。
http://s1/large/001aJSD8zy7ko6JZG7082有意思的是,她家还有个小金顶木屋教堂。我从2009年第一次住他家,就是这个样子。 在俄罗斯我们住大宾馆,也要体验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