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题目起的大了,但是事实比这还大呢。
那就是,北京的自然,消亡的自然。
这两天清明放假,北京城带城市的边缘,只要是有绿草的地方,就有人们的践踏。无论是公园,郊外,凡是有花的地方,都有人,而且人比花多。
这样的游人如织,可把在北京生活的那些野生的小鸟儿们给惊着了。
我想,北京的鸟儿们一定都奔走相告:“咱别在这呆了,咱进太行山吧。”
于是,除了那些依赖人们弃食而生存的麻雀或者喜鹊,在北京,您是很难听见鸟鸣,很难看到枝头上那些漂亮的鸟了。
我是不甘心,今天下午老婆出差走了,把女儿送到她姥姥那儿,下午,我迫不及待地跑去了沙河。
在我记忆里(半年前的记忆),那里还是一片世外桃源,至少鸟儿多些,人少些。
可我这一去,我是彻底被惊着了,从碧水庄园旁边那条小道进去,芦苇没有了,河水干涸了,机器轰鸣,大兴土木。天呀,沙河没了!!!
在往深处走,依然是机器轰鸣,快到大坝,我才见到河水,而河边呢,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有烧烤的,有钓鱼的,有爬到树上留影的,可怜的沙河,没了!!!
而鸟儿们呢,早就鸟雀散了。
我在水库周围溜达到天快黑的时候,人们才陆续散去,留下了满河畔的垃圾......
也就是在这样的难得的安静里,我拍下了今天唯一看到的漂亮的鸟儿----北红尾鸲。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漂亮的鸟儿: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红尾鸲。具明显而宽大的白色翼斑。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两翼褐黑,仅翼斑白色;头顶及颈背灰色而具银色边缘;体羽余部栗褐,中央尾羽深黑褐。雌鸟褐色,白色翼斑显著,眼圈及尾皮黄色似雄鸟,但色较黯淡。臀部有时为棕色。
分布范围:为留鸟,见于东北亚及中国,迁徙至日本、中国南方、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在山东及江西山区也有记录(越冬在华南、东南、台湾及海南岛)。有争议的亚种leucopterus繁殖于青海东部、甘肃、宁夏、陕西秦岭、四川北部及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越冬于云南南部。一般性常见鸟。
习性:夏季栖于亚高山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冬季栖于低地落叶矮树丛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
分布范围:为留鸟,见于东北亚及中国,迁徙至日本、中国南方、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在山东及江西山区也有记录(越冬在华南、东南、台湾及海南岛)。有争议的亚种leucopterus繁殖于青海东部、甘肃、宁夏、陕西秦岭、四川北部及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越冬于云南南部。一般性常见鸟。
习性:夏季栖于亚高山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冬季栖于低地落叶矮树丛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