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视觉/图片厦门大学中国最美大学厦门 |
上回说到,黄金周在厦门度假,去南普陀上香,无奈回程阻塞,仓促在黄昏里穿行厦大,被其美丽所诱惑,深深感受了回中国最美丽的大学的魅力。
但因天光黯淡,无法从容手持拍照,留下些许遗憾,发誓再次来过。
第二天,我又去了,这回实在午后,游了一上午泳的女儿和太太在酒店午睡,我趁机拽起相机,直奔厦大白城校门。
下面就是一组在午后的阳光里拍摄的照片。
一边拍照,我一边想起了厦大的校训: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校训的来历是这样的,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定为校训,后改为“止于至善”,以后学校又将这八个字合在一起,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来,晋朝荆州剌史陶侃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励志勤力,督领八州军事,屡立战功,声名远播。这在唐开元年间编修的《礼学记》中即有记载:“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在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宋代大儒朱熹认为,“亲民”即“新民”,也就是使人民除去旧习恶染,不断求取进步。而“止于至善”,朱熹也作了阐述,他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就是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
陈嘉庚先生将这些古训定为校训,旨在激励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以达到创办大学之目的。八十多年来,厦大人在校训的激励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校训的来历是这样的,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定为校训,后改为“止于至善”,以后学校又将这八个字合在一起,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来,晋朝荆州剌史陶侃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励志勤力,督领八州军事,屡立战功,声名远播。这在唐开元年间编修的《礼学记》中即有记载:“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在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宋代大儒朱熹认为,“亲民”即“新民”,也就是使人民除去旧习恶染,不断求取进步。而“止于至善”,朱熹也作了阐述,他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就是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
陈嘉庚先生将这些古训定为校训,旨在激励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以达到创办大学之目的。八十多年来,厦大人在校训的激励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自当借鉴厦大校训的真意,即所谓自强,坚持,忍耐,刻苦而不停歇,完善自己的人品,投身社会实践,永无止境。
图片1:白城校门内,教师宿舍区
图片2:树上鲜花盛开,谁能告诉我这什么花。
图片3:校园里的小吃,莆田茯苓高。
图片4:厦大的老师都挺能拉拢资金的,这里还少了一个最牛的,易中天。
图片5:建筑学院楼
图片六:草坪上的三口
图片7:浪漫的恋爱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