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视觉/图片 |
闺女学英语的时候,学Ice-cream这个词。那是剑桥英语零级的一个单词。
后来上公开课,我也去了,老师举着个冰激凌的图片问闺女这个词,闺女没想起来,挠了挠脑袋,脱口而出:“就,就哈根达斯.”
老师当时晕菜。
是的,女儿从小爱吃哈根达斯,特别是比巧的球儿,关键是因为那巧克力味儿特浓,吃完让人从心底感到愉快。
女儿的心愉快了,我拿着变瘪的钱包,心情挺不愉快。
后来我也琢磨了,这个哈根达斯咋就那么贵呢?
再后来我去了趟瑞典,斯德哥尔摩,在街上吃了碗面条,60块钱。要照这么说,25块钱的哈根达斯的巧克力冰激凌球儿,也就半碗面钱。不算贵。
所以说这是个消费架构的问题。比如在全世界物价最贵的城市,比如伦敦,巴黎,或者东京,那10来块钱的麦当劳汉堡包,那简直太便宜了。而在我们这儿,可能还算贵的,因为10来块钱,我可以买三斤馒头吃三天。
这里面牵涉到原材料价格不同,劳动力价格不同,税收不同,居民收入不同。所以,哈根达斯照搬过来,原材料进口,那价格必然会贵。
再比如,我们生产的鞋,到了欧盟,那就是便宜,照搬过去也便宜,他没辙,我们原材料便宜,劳动力便宜,我们挣的还少呢。你凭什么说我们倾销呀!!还反倾销,我看那是他们无知。
对了,女儿喜欢吃哈根达斯,还因为那有座的地儿,人还挺少,还开空调,这,买蒙牛冰棍儿能有吗?他顶多在冰棍儿纸里给你带一塑料小玩具。
另外,也建议哈根达斯本地化一些,比如材料就地找供应链,这样就能再便宜一些,毕竟是在发展中国家吗,卖那么贵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