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这个词,本是一个片断,一个时刻,用它来描述胡同的变迁,于我们的一生相比,似乎很不确凿,也太过夸张。但唯有放诸于历史的长河,这些胡同的变迁,真可谓瞬息之间。
这些变迁包括有些胡同消失了,有些被翻新了。旧历年的时候,我拍过一些正在消失的胡同,前天,我去拍了拍一些被翻新的胡同,感觉就是:不知从何说起,唯有一声长叹。
被翻新的胡同,有点儿象简易廉租房,介乎于现代和过往之间,颇有的不伦不类,就像是本来想裹小脚,裹了半截受不了又放了的假大脚。
我也只能在这些老胡同新样子的吉光片羽中,拍一拍这瞬息胡同,感受一下变迁的力量!同时也依稀寻觅到点滴它们从前的记忆。
在这拥挤不堪的车流喧哗中,在这纷纷拆迁的讨价还价中,在这麻木表情的匆匆步伐间,那些胡同印象好像需要刻意小资和文化一把才能偶尔在我们饭后闲渍的只言片语中偶尔浮起,继而又沉没渺然。我们不禁要问:那些高高的楼群,穿梭于其间的电梯和这深深的胡同,以及遍布其中的公厕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的关联呢?
有人说了:那是中性和经典,市侩和文化,浮躁和从容,鲁莽和执礼,现实和梦想,平淡和韵味,现代和古老的关联。换句话说,那是冲突,亦是城墙。冲突的人想讲和,看冲突的却希望越来越冲突,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却想出去。无怪乎一个胡同里的老爷子说我:“
你拍什么,住在大楼里的,宣传胡同好是吧,咱换换,你不是爱好胡同吗,你住进来试试,看你受的了吗?
我无语,面对这样的诘问,我甚至怀疑自己,更加感慨这瞬息胡同,不变的变迁。我小时候印象中的北京胡同,面对这样的变迁的浪潮,还有多少痕迹能留得下来呢!瞬息胡同,求诸他日,唯有照片,唯有梦寐。
好,让我们来看照片吧,哪怕是这些二椅子一样的被改造的胡同。
图一:钱粮胡同。
这样的名字,本以为住在里面的都是是大户人家,不想却也是平常百姓,或许当初的“钱粮”的命名,真的如佛罗伊德所说的那样是反面的真理?其实正是因为平淡生活里对钱粮持家的忧愁和渴望。
图二:门红墙新草不长
这是说新建的房门呢,拍下这张,只因感慨这翻新后的痕迹,尽管这门很红,墙很青,但你看那瓦砾间勃然的荒草,仿佛才能意识到这本该有的胡同的痕迹。
图三:那些房脊和电线。
图4:胡同的影子
图5:胡同的影子
图六:胡同的影子
图片7:车库前的标志
图片八:走进四和院
图九:建设的痕迹
在这些被改造的胡同,常见到的施工器械,因为狭窄,作业其中的器械也多为这样一来的小型.
图10:通知
图11:门蹲
图12:胡同的人
说到生活在胡同里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生活的特别从容,无论是出门打黄酱这样的国计民生的大事儿,还是仅仅去公共厕所撒泡尿,都不紧不慢的,不以物喜。不以几卑。
前一篇:陪妈妈和她的朋友到郊外兜兜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