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听到这样的感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遂令我想起小“李杜”之一的李商隐和他临死写的那首“锦瑟”
晚唐,当一切繁华过后,没有了开元和贞观的辉煌,连年的天灾人祸,使得中原人口由开元的800多万骤降到500多万。国家陷入了混乱的党阀之争。而此时的李商隐,可谓生不逢
时!
他的时代,他的个性和才华,使得他不可能象李隆基时代的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和“天子呼来不上船”。
李商隐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所以崔珏在他的《哭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唯有他的才情,在这郁郁不得志的现实里,得以加倍激发,才有了象锦瑟这样的诗歌绝唱,可谓美轮美奂,意境无穷。像是诗歌中的天籁之音。
我在饭后散步的时候,四周无人,也会禁不住轻轻念颂这首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说实在的,真想象不出这个河南人要是操着他的河南腔,怎么可能写出那么美的诗,可他的诗偏偏就那么动听,念起来具有韵律美,更加动人的是营造的那种意境,恰好是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心境的写照和力不从心的无奈。
但是如此有才华的诗人的一生是坎坷尴尬的。李商隐10岁丧父,18岁入令狐楚幕,就是到了大官令狐家做文员。22岁应举不取,23岁入崔戎幕,不久崔死被遣散,24岁2次应举不取,26岁3次应举被取,但是次年恩师令狐楚死,没有了靠山。27岁应博学科败出,不得已赴王茂元幕,就是到了另一个大官王茂元家做了文员,同时取了王家闺女为妻。而王和孤独恰好是“牛李”朋党之争的死对头。
所以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对他有如下的总结:
“至于李商隐之出自新兴阶级,本应始终属于牛党,方和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乃忽然结婚李党之王氏,以图士进。不仅牛党目以为放利被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斯义山所以虽秉赋绝代之才,复经出入李牛之党,而终于锦瑟年华惘然梦觉者欤?此五十载词人之凄凉身世固及可哀伤,而数百年社会之压迫气流尤为可畏者也。”
32岁时候,靠山王茂元死。
36岁再入郑亚幕。
37岁,郑亚被贬,幕散,被遣归。
38岁入卢弘止幕,40岁,卢死,幕散,被遣散,同年,丧妻。
后入柳幕,44岁幕散。45岁勉为县盐铁推官,相当于县里轻工局一个小科长,47岁被罢免,作锦瑟诗歌,而后郁郁而终。
锦瑟无端五十弦,何谓无端,这样的靠山山倒的坎坎坷坷的短促一生,诗人确实倒霉透顶了。看得出诗人的一生都在努力钻营,四处投靠,但是不得善终,所以临死之前,诗人发自内心的诘问:无端!
倘说道一生坎坎坷坷,相信在诗人的一生中,也有过青春美好的年华和如绢如丝的锦瑟恋情。所以诗人说:一弦一柱思华年。
相信这段美好的时光是诗人在20岁左右的时候在孤独楚省长家做秘书的时候。那时诗人风流潇洒,可以想见孤独省长家的小妾都喜欢他,而他,最中意的恐怕就是那个叫做
锦瑟的女子。所以,读过这首诗歌的每个人,都相信,诗中有人,而且是初恋情人,那份甜蜜和铭心,恐怕是诗人穷其一生寡得唯有的眷恋。
当然,最终这段感情难成正果,诗人被逐出孤独家无路可投,后来为了投靠王世充而很势利地娶了王家闺女,此时的诗人心中,必无真爱,婚姻早已不是感情的同舟,而成仕途的阶梯。
在年轻的诗人心中,没有了爱情,还有理想,但是最终呢,四处碰壁,理想终归成了白日一梦而觉后化蝶无踪,而诗人也感一无是处,觉得自己比望帝杜宇还惨,口中啼血杜鹃鸣。所以诗人写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在诗人的心中,一生也有美丽的感情,但是终归短暂而且伤心,那玉暖生烟的美妙意境终归只是心中的期望而最终水月镜花。所以诗人写出了这样的人生意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总结一生,别无他记,唯有那初恋,那情深,那理想的美妙和完美,虽然不得,但可追忆那一瞬的心灵享受,最终的由衷感叹,成了我们多少人感慨人生无常,去日苦多的共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47年的短暂生命历程,可谓艰辛坎坷,在生命最后弥留的时刻的这首锦瑟,写出了太多人生的感悟和惆怅。当我读来,美绝之外,隐含凄楚;动情之余,粲然泪下。凄楚之处,人生多苦,美绝之时,年华枉度;泪下之刻,感同身受,动情之后,心静如水。
人说,上善若水,让我们心静如水,这样才能从诗歌的意境中走回现实。而现实正如此诗:人生漫长,快乐就是其中的那么短暂的几个瞬间,而苦楚必定伴我们一生。
前一篇:近来人事半消磨
后一篇:北京街头的读报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