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迤逦水乡中,白砖乌蓬女儿墙的如烟湖面倒影里,我读到了这则消息:
42名北京游客穿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时迷路,其中一名女性死亡。
文章说,这名女性是来自IBM公司的27岁女孩“小倩”。
报纸的铅字很小,慢慢模糊延伸到焦外,在我眼里聚拢起来的是这美丽的江南水乡。
两厢对比,沙漠的如狼似虎愈发显得这吴越的媚人魂魄。而在我心里,确是口中的窃窃私语:归去来兮?沙漠如烟!
此时我已经从江南的缠绵中回到了北京,明天就要上班了,去面对那些琐碎人生。
刚刚,看电视新闻,说与小倩同行的遇难生存者也都回到了北京,他们一率拒绝采访。沙漠里的故事,只埋藏在他们心中。
在他们心中,是否同样:
归去来兮,沙漠如烟?
那烟恐不是大漠孤烟直的烟,也不是那狂风吹起细沙遮望眼的烟。
那是淡淡如烟的远去的这些可怕的记忆?怎能如烟呢?
那是如影相随的小倩生前的音容笑貌?袅袅不绝,恰如轻烟啊!
这里有小倩生前的一段网上日志:
“徒步长线,就是这样,无论你准备多么充分,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也像人生吧。好像也总有些意想不到事情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27岁,年轻如诗般的年龄,就这样归去。留下了如许沉重的日记。
我无言,甚至不懂得感慨。我想到了在自然中我们是如此渺小。
面对自然,我们无从谈到征服,更何况面对死亡?或许我们只能征服自己的内心。
内心呐喊时,我曾经雪中独上箭扣,没有装备和后援,我感受着呐喊的声嘶力竭后的无奈。
内心梦想中,我仿佛独走西藏山山水水,手中只有一部全机械 尼康相机,但是梦醒后,我选择去江南消磨这个五一长假,让小桥流水,告诉我我不适合那样的艰苦远伐。
或许是因我不再年轻,或许是年轻太过珍贵。
只是希望,在这里,悼年轻如她,小倩,走好,归去正是来兮!
更加期待,在这里,念真诚如斯,朋友,慎重,沙漠如烟,那是我们不能承受之轻。
倘或,早些日子,我能跟小倩亲口说这些,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