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逐渐的,已经大片消失了,修平安大道,是对北京胡同文化一次最大的冲击。而今,这片前门楼子下面的胡同,也即将消失了。
我用相机,拍下这些,算是一种记录,也算是和它们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的一种告别吧。
布告:早点搬吧,多拿点儿钱能。即便有老理:过年不挪窝。
这样的送奶车,每天早晨都穿梭在胡同里,每到一个院门,就把奶放进小小的订奶箱里面,孩子醒来的第一声音啼哭,就是被这样送去的奶抚慰的。
小贩的车,走街串巷卖粉条什么的。
小户人家的院门,什么都齐全,对联,门墩......一应俱全。
胡同里生活的老头,倒水什么的就在门前,倒也方便。
冬天,倒水的下水道口会结很滑的冰,确实也是对生活在胡同的一些老年人的生活的挑战。
门墩,是个北京胡同里面永恒的话题,几乎每家都有的。
走胡同收废品的
胡同里做木工活的
胡同里随处可见的有趣涂鸦
憨厚的孩子
过年的一点点淡淡气氛,卖年糕的。
过年前,院子门口晒晒被子
胡同里比较新潮的住户
胡同里烙大饼的锅
院门和那些废弃的花盆
这样的三轮蹦蹦随着胡同的消失也快没了吧
农民拉砖头的拖拉机都进来了,其实这些老胡同的砖还是挺珍贵的。
不知道拉去做什么呢?
后一篇:长城雪,长城下面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