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下1站·暧情 |
林的回答是:"我想我要用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18.jpg
林徽音,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进士,父亲林长民,堂叔林觉民。培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24年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1925年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温哥华结婚。
作为一个出名的才女,林徽音对于徐志摩的“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最终遗弃,究竟是因为她的明智,还是因为她的胆怯,众说不一。她有着文学和艺术上的天生的聪明,也因此有着对于诗人的热情不可信任的直觉了解,所以她最后和父亲的好朋友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结了婚。
婚后,林徽音便用她的绘画才华替学习西方的建筑理论,专门研究中国古典建筑的丈夫画草图,整理古建筑遗迹。“梁的著述中的插图,都是经由林徽音的手绘。因为怕战争对所剩不多的古建筑的毁坏,梁思成和林徽音回国后便去边远的内地农村记录绘制中国古建筑的图样,生活条件的恶劣使林徽音染上肺病,但梁思成无论怎样也不能放弃那些即将被毁的古建筑,林徽音也就拒绝了再回美国养病的安排,她知道梁思成不可能没有她做助手,也只有她才能把梁思成登高爬低从许多即将倒塌的亭台楼阁庙宇宫殿中得来的草图誊正成最满意的最细致的记录。”(李安《才女的影子》)
与此同时,她和徐志摩之间的那段情,却仍然藕断丝连。连徐志摩最终发生的意外,也是为了要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由此林徽音与徐志摩的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感情,也成为後世一直不解的悬谜。连她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成为另一个谜:梁思成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回北京让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数年後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依然没说出过。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林徽音,这个徐志摩穷其一生追求的奇女子,终究没有许给徐志摩一个未来。或许,只有两个人爱到极至,才会达到林徽音对徐志摩那般的境界。爱,可以是这样的,不要说我明智,也不要疑我胆怯,爱,根本无须世俗婚姻的承诺。
姐妹——林徽因是最右边的那个
PS:一位网友的的感想,如下
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梁思成而不是徐,可惜,你的照片中没有我最喜欢的一张林徽因的图片,她16岁时候的二张图我都很喜欢。
与浪子恋爱,与君子结婚,被才子眷恋一生,即使有遗憾,都是温暖的一生。结婚,当然选梁,林是一个聪明的人,更何况,梁的美不像徐一样是一种锋芒之美,他作为一个君子,如玉石一样,美得隽永含蓄,如果我是林,我也会这样选择,梁不是一个难以被爱上的男人,他本身的优秀不下于徐,只是大家的表达形式不一样而已。
至于改名字,那是我喜欢林却认为她做得最不大气的一件事。重名又如何?大气的人应该一笑置之,想是当年的林,还比较气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