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林徽因 |
分类: 下1站·暧情 |
忘掉曾有这个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地落了去;
忘掉,这些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一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
你也要忘了我,
曾经在这个世界里活过。
——林徽音
1907年, 3 岁。典型闽粤小姑娘样儿。
林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包办婚姻不幸福,林是她生母唯一的孩子。虽然母亲一直被父亲冷落(多妻的家庭矛盾)
,但林仍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童年全家随父迁居北平,林1916年就读培华女中。
1920年,伦敦。花一样的16岁。
1920年4月,林长民被迫辞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职务,携女儿赴欧洲考察。他们在欧洲大
陆游历后,9月徽以优异成绩考人英国ST MARY’S COLLEGE学习。
林长民24岁的小朋友,已婚的徐志摩在这一年与徽相识。从此他们之间悠长的故事开始了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2.jpg
1920年,父女合影。
请注意徽的项链坠子,它还会出现。她的照片中首饰很少,这个坠子和另一长串珠子反复
出现。
相比之下,陆小曼,张爱玲等等其他人,就不同了。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3.jpg
1924年前后,北京西单石虎胡同7号新月社院内。梁思成(前左),徽(右二)。
1922到1925年,徽随父亲住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从英国回来,她重逢梁启超的长公子梁
思成。在两家父亲的首肯之下(梁母不然,此为以后家庭矛盾又一根源),两个年轻人恋爱
了。梁经常到雪池看望徽。
徽那时还未曾正式开始文学创作。这张照片应该并不是他们参与新月社的印证。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4.jpg
1924年,北京。左起:梁思成,林长民,恩厚之(泰戈尔秘书),泰戈尔,徽,徐。
1824年4至5月,应梁启超和林长民的邀请,泰戈尔来访。新月社负责接待,徐志摩全程陪
同并翻译。徐志摩,徽与父亲等演出泰戈尔诗剧<<齐德拉>>。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5.jpg
1924年,北京。梁思成,泰戈尔和徽。徐志摩与泰戈尔和徽有一张类似的三人合影,被喻
为岁寒三友松竹梅。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6.jpg
1926年5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生证照片。注意:同一个坠子!
1923年5月,梁思成遇车祸左腿骨折,赴美留学建筑(清华官费)被迫推迟一年。其间,徽申
请到半官费。
1925年,二人同往宾大。梁入建筑系,徽因建筑系不收女生而改入美术系。
1925年,林长民在军阀混战中死于非命。徽大恸。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7.jpg
1927年,宾大校园。
多么欢畅的笑呀。还有梁对徽的注视!
后左是他们终生的朋友,著名建筑师陈植。
http://ezo.biz/b/b_img/linhuiyin_8.jpg
1927年,美国。前为陈植。最左一是梁,左三是徽。
徽左后是吴文藻,后来娶了冰心。
徽左边的是陈植的姐姐陈意。陈意后来是燕京大学家政系的教授和主任。一九八几年的时
候,她和我家作过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