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原生态”的官场——浅析长篇小说《位子》“五大亮点”

标签:
杂谈 |
读完杨新城的新作《位子》,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这又是一部鸿篇巨制,作者倾尽心血的厚积薄发之作!单看封面就出手不凡,极具视觉冲击力:一片神秘浩瀚的黑色海洋中,悠然浮出一叶白色扁舟,赫然两个大字:位子。黑色正中,是一把气势非凡象征至高权力的太师椅。黑底白字,简洁,大气,霸气,充满王者之气。还未翻开,强大的气场似已扑面而来。开篇的楔子,一段精彩的圈子论,吸引得你欲罢不能,不得不一路迫不及待的读下去。读后掩卷深思,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长篇时政小说《位子》,是衡水作家杨新城继《河水撩人》、《谁主沉浮》之后,重磅推出的第三部长篇作品,也是前两部的姊妹篇和续集。在时下官场文学批评声一片的大气候下,此书的出版却一枝独秀,赢得百名官员击节叫好,被誉为“领导班子最真实的工作逻辑”, “最真实的官场小说”“网络第一官场手抄本”!大江南北各个书城火爆热销,当当、亚马逊两大网站均上了五星级图书排行榜,跃居销售前十名,现已发行三万余册并再版。其魅力究竟何在?
这部洋洋洒洋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以中原腹地欠发达城市河海市为背景,以大型国有企业“东风机械厂”改制为主线,通过一心为民众谋福祉和为个人谋私利的两派人物在官场生态的不同表现展开情节,刻画了上自市领导,中至各科局长、办公室秘书、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民营企业老板,下到下岗工人、农民、街头摊贩、市井无赖等2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身居高位者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实践中的妥协与无奈;心怀叵测者的拍马逢迎与见风使舵,权谋算计和自食其果;草根企业家创业的艰辛,面对强权的屈服;下岗工人艰难境遇中的苦苦抗争,底层百姓点滴小事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展现了社会转型期一幅独特的政治生态画卷。读之如临其境,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或激动、或愤慨、或悲切、或欢欣。全书人物形象饱满,情节跌宕起伏,布局详略得当,语言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不仅赢得了国内读者青睐,还与日本传媒机构签订了电子版用日、美、英等多语言向全球传播的合同,是近几年我国第一部走出国门的官场时政小说。
纵观全书,印象最鲜明的是五大亮点:精、深、真、特、活。
精:小标题画龙点睛提纲挈领,洗炼精彩令人过目难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翻开扉页,简洁的目录下,眨动着一双双充满睿智与灵气的眼睛。总结通病:成绩夸得越大越好,问题说得越小越好;浮沉铁律:每升一级,人情味少一分;遭贬一步,反结交利益盟友;政界规则:任何一个人小小的挫折和大大的灾难都会成为周围的人的机遇;只研究工作不研究关系的人做不了官,起码做不了大官;看破不说破是规则,点到为止更是一种智慧……寥寥数语,不动声色,却字字珠玑,点到为止,真正“小标题,大智慧”,足见作者精练提纯、执简驭繁的功力。“浓缩的都是精品”,这样的小题目,独出机杼,夺人眼球,似从乱麻中抽出一条红线,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通篇瞬间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若无亲身经历,透彻思考,断无此深悟、见地。
深:闪烁着智慧灵光的“哲思片语”俯拾皆是,思想的深度超乎寻常。“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比起前两本书,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思想性和深度,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如果说《河水撩人》是作者小试牛刀、首战告捷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则堪称重量级的“力作”。不必说柳枫上达天庭那一炮而红的“三条建议”,农民致富组织起来的“漂亮十条”;不必说《简析河海文化与经济发展缓慢的因果及其希望》、《在农耕文化影响下的干部心态》的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就连那篇《小城“九气”》的散文投稿,不做“十匠”式干部的任职谈话,都那么不落窠臼,别出心裁!东方晨书记初来时那篇长达13页数万言的“和合文化”报告,更是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又紧扣主题,一以贯穿之,充满哲理、文化与思辨色彩,既文采斐然,又理性深刻,才情横溢,令人拍案叫绝!而这些,又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独立思考的结果,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厚重感。“站对位置,才有位子;人在位子,摆正位置”“进了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没进班子也等于进了班子”“当官不是为民做主,而是让人民自己做主,清除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庄稼。”……书中这样“说别人所未说”的原创语言、闪烁着智慧灵光的精彩片断随处可见,折射了作者思想的深度、从不人云亦云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新锐的思维视角,饱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真知灼见,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说,杨新城,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
真:以30年从政积淀告诉你一个“原生态”的官场,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官场是什么,谁能来回答?只有身在官场,而且处于核心机关,并能适时跳出来冷静思考的人才能说清一二——官场既不象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清明,歌舞升平一片大好,也不象某些文学作品和坊间流传的那样黑暗,到处是勾心斗角声色犬马。正如《小马过河》,真正试过才知道。而本书,恰恰集作者30多年成功从政的积淀,与外围作者臆测官场不同,原市委副秘书长亲自剖析为官之道,可谓官场中人写官场中事,更加真实可信。自王跃文《国画》发端的官场小说,当前走进了某些误区:有的不符合官场工作规律,一味快意江湖,脱离了实际情况;有的以情色、权谋为卖点过多暴露阴暗面,甚至成了教人学坏的“教科书”,不符合生活逻辑,还让老百姓看得不舒服。这些,都是对官场的妖魔化和简单化、庸俗化。《位子》一书,则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没有一味揭露黑暗嘲世讥俗,以迎合市场,而是准确把握当前政治生态和时代脉搏,既按住某些软肋和痼疾一针扎进,又积极捕捉政治变革中的亮色,热情歌颂那些殚精竭虑为民谋利的好干部,写出他们高超的政治智慧、过人的谋略胆识和务实的举措作风,努力给读者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让人读了向往,让官员读了去效仿。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以更加清晰客观的视角,对官场多些了解,少些误解。“不管老百姓传得多厉害,短信说得多刻薄,最终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那个圈子里的人才是获胜者。否则,这几十年中国的进步和富强,在国际上敢和第一号强国对峙、叫板的底蕴从哪里来呢?”全书更多的还是这样阳光向上的主基调,体现了作者“为时代而歌、弘扬人间正气”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入生活,忠于生活,干预生活,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不能对自己生疏的东西随便想象编造;传达积极信号,释放正能量,激浊扬清,涤荡心灵,给读者以光明和希望。这,也许正是面临转型的官场小说创作的大方向。
特:“捏泥人”般将“这一类”和“这一个”完美揉合,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全书特色最鲜明的莫过于“金毛狮王”金剑北这一形象。心直口快,侠肝义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颇有几分梁山好汉、草莽英雄之风。形象不是高大全,身上兼具江湖义气和无赖作风,爱说些七荤八素的痞子话,却感觉那么真实、可信、可爱,好象就在我们身边。此人重情重义,对当年的患难工友始终念念不忘全力相帮。胆识过人敢作敢当,拍《背影》照片,策划柳枫重出江湖,辞职下海帮老弟亿金一掷为红颜,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王国,件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活得潇潇洒洒痛快淋漓!可以说,这是作者倾尽心血塑造的艺术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人生梦想。柳枫,剑眉朗目,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仕途历经坎坷,终于得遇伯乐一展才华。女市长王嫣然,人如其名,端庄优雅、温柔干练集于一身,气质超凡脱俗,“双眸剪秋水”,怎一个美字了得?与柳枫是工作上的“黄金搭档”,又堪称才子佳人的“绝配”!东方晨,如一抹晨曦照亮河海的黑暗,睿智,儒雅,平和,淡然。任何时候都泰然自若,气定神闲,一副胸有成竹,乾坤在握的神情,神秘莫测。反面形象穆昌远,心狠手辣睚眦必报,为平步青云不择手段,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沦为阶下囚。不学无术好大喜功、只知一心往上爬的原市委书记水三清,白手起家精明强干、却被权术逼上不归路的大老板陆秋生……无不形神毕肖,呼之欲出。每个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在长期观察、积累生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炼加工,“捏泥人”般揉合塑造而成,既表现出社会生活中“这一类”人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这一个”人的鲜明性格特点。作者善于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进行肖像、语言、行动、神情、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将每个人物塑造成特立独行无法复制的“唯一”——“只有他才会这样做,这样做才是他”。一个个血肉丰满、活色生香的人物形象,令人见而难忘,绘成书中一道光彩夺目的人物画廊。
活:语言风格的生动鲜活和多种表现形式的参差错落,构成了作品摇曳生姿的艺术美。“烙饼卷手指头,自吃自”“鹰饱不逮兔,猫吃饱了不抓耗子”这样的民间俚语,亲切俏皮;“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弟兄们四散漂流使人愁啊!”引经据典,又活学活用,诙谐生动;“老太太高兴得脸上笑成了三朵菊花”“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成了穆昌远手中软塌塌的小面人,叫他怎么着就得怎么着”“对方频频点头,好象采油机器上的磕头虫,脖子里似乎有个转轴”,巧妙比喻,生动传神。纵观全书,诗朗诵、打竹板、楹联戏曲、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既有阳春白雪古典文学,又有下里巴人市井百态,时而快意豪侠江湖范,时而浪漫唯美小清新,顺叙、插叙、倒叙完美结合,白描、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多种艺术形式穿插运用,参差错落,摇曳生姿,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似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艺术盛宴,令人如痴如醉沉迷流连,为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深深折服。作品语言艺术的另一特点是妙用对比。“金剑北找了大号杯子,抓起一大把铁观音扔进去,‘哗啦’把开水倒满。端起大茶杯仰脖喝了一大口,高兴地说:‘真解渴,真痛快啊!’”“王嫣然小口缀了口咖啡,嫣然一笑。”三言两语,信笔勾勒,一刚一柔、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形容上车的动作:“她不像当地的妇女干部那样,一屁股偎进去,砰地把车门一关就大喊开车,而是把一只脚先踏进去,稍微整理一下衣裙,另一只脚再慢慢跟进,两腿并拢后才轻轻拉上车门,吐气如兰地说声‘走吧’。”寥寥数语,优雅粗俗、品位高下不言自明。司机翟剑制服俘虏时“扑、提、抛、奔、踢、扔”的一连串漂亮动作,将一个忠于职守、身怀绝技的特警硬汉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凌茉莉斜倚车门对着小镜子化妆、高声贱气卖乖等描写,则将一个妖冶浅薄、搔首弄姿的女记者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善于从热气腾腾的生活中,从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上,采撷沾着露水珠、混着青草味的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生动鲜活,妙趣横生,每个人物说的都是“自己的话”,绝无雷同。“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仅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奥秘之一,或许,更应该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