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回民起义中的一次“鸿门宴”

(2023-05-14 19:50:07)
标签:

历史、文化、考证。


 

陕西的回民起义,是西北回民起义的导火索,是星火之源。

回汉民族的矛盾、纠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历来统治阶级、尤其是清朝统治者压迫民族造成的。他们对待民族问题历来是利用、拉拢和打击。汉族做为中华民族来说,是大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族,而满族统治的清朝,对大汉族都是利用,又是排斥。因为他们认为汉族也是异类。回汉杂居,共同生活,由于信仰不同,宗教各异,难免出现矛盾、纠纷。而清政府各级官衙,不是按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而是对回族采取压、打之策,往往使回民有冤不能伸,有苦不能诉,而对汉民进行袒护。对汉民的袒护当然有其原因,一是汉民族是大民族,是清朝统治的基础,是要利用的民族。二是汉民族对清朝统治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人、财,还是物、品和历史文化,都支撑着清朝的统治。所以,他们对汉族的袒护也就理直气壮和更为直接的了。这些举措,难免造成回汉民族矛盾的加剧。虽在清朝咸同以前,甚至到明朝,回汉的矛盾就时常发生,但都被明清两朝镇压下去。只是到了清咸同时期,中国大门被打开,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咸同期,社会矛盾激烈积聚,满清统治者昏庸无能,国家贫穷,百姓生活艰难困苦,迫使社会动荡,农民起义不断,积极起来反抗阶级压迫。大的如太平天国运动,整个动摇了清朝统治阶级。陕西的回民起义也是在太平军西进陕西、即到达渭南的大背景下,举竿而起的。渭南地主团练招募的一批回民群众,东出潼关援助清军抗击太平军,由于没有接触上太平军,被派遣回渭南。路上砍伐汉民的竹子,被汉民追赶,引起回民不满。加之回民告状,得不到伸冤,就揭竿而起,对汉民进行残酷的报复,烧、杀、抢掠。当汉民及团练进行抵抗时,已难以招架回民起义的熊熊烈火。这时陕西渭南地区清军已东走大江南北,打击太平军,没有多少兵力对回民起义进行打杀,只能靠这些零散的团练组织。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团练,已溃不成军,逃躲北山,另谋计策。另有陕西团练总头目的张芾,在和回民军谈判中,迫于回民军压力,压示渭南团练头目冯元佐退军。可张芾并没有冯元佐退军而说服回民军,反而自己作为朝廷一大员,被回民军捆绑烧死。这支团练队伍本还不是得力的军事组织,在多种不利情形下,很难有出色的行动。这些有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散痪的农民组织,就是由程景鹏、冯元佐领导的这支农民武装组织,驻防渭南地区,防堵回民起义队伍。虽这支由刀客发展起来的农民武装,也曾为农民打富济贫、抗粮闹衙辉煌一阵。也为清朝统治、维护社会秩序而打杀奋斗多年。由于农民成为团练的这种双重身份,在当时也是不得而为之的苦命差事。

程景鹏和冯元佐统领的这支团练队伍,由于和回民起义军作战,损失惨重,兵员减少巨大,溃退至陕西富平底店一带,进行休整。然后到铜川等地招兵买马,扩充员缺。另外,冯元佐到固原找陕甘总督熙麟将军,意将团练队伍归顺清军,接受熙麟将军领导。在清军不利的情况下,马上有这支队伍归顺,熙麟高兴不已,完全答应。而在以前,熙麟和冯元佐已有过交往,和在军事上有过密切关系。熙麟马上面许保升冯元佐官职,什么参将、顶戴、四品等,仍命冯元佐统领其军。冯元佐投效清军,只是给自己捞了这么多的官职和好处,那团练其它头目如何办,冯元佐没有考虑,这也为这支队伍埋下了祸根。冯元佐满面春分,赶回底店时,程景鹏设宴欢迎冯元佐归来,和听冯元佐带来的好消息。当冯元佐去固原时,程景鹏对冯元佐的固原行,也许做好了两手准备,有利于还是非利于团练队伍的条件。当冯元佐的西行没有程景鹏们所预料到的结果时,冯元佐的末日就到了。他的投靠是为了个人利益,不利于程景鹏及团练队伍,程景鹏就不会听从冯元佐之召唤了。在这次宴会上将冯元佐杀死。由于回民军大兵压境,即后有追兵,前有清军缉拿,程景鹏被清朝悬赏,遭到捕获缉拿,遭其手下杀害,其它几位手下员将一一被缉捕遇害。由于团练头目意见不合,还是对清军授冯元佐封职不满,还有其它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是否还有深层次的问题,由于两位团练头目都惨死在突然之中,没有招供,没有预审,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相互残杀。据清官方文字记载,冯元佐作风霸道,手下常常遭到欺凌,下级官兵长期对他有积怨。虽他们死亡有区别,冯元佐被程景鹏设宴杀死,而程景鹏是被清政府悬赏缉拿,被兵勇杀害。两位同甘共苦的农民武装领导,渭南东府地区的团练头目,惨死在即被清军利用,又被清军打压的情况下,遭到残害而死,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悲哀和凄惨结局。

程景鹏的遇害,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说法各异,其实都没有多少价值和确切的东西。在清朝的各个文字档里,只有少有的一点文字记录,称为程景鹏和冯元佐发生口角。另则说程景鹏“句引土匪谋逆”和“多不愿效顺”清军等。不管什么记载与否,都不那么重要了,因历史已翻过多少页,历史的多少豪杰英雄,文魁将勇,也都曾辉煌一时。有的被称颂,有的则成为不明不白的历史事件,不为人们所记述,所记忆。

回民突发起义,迅速燃遍关中地区,清军难以招架,陕甘总督熙麟剿回不力被革职。只是清廷命多隆阿将军带兵入陕进剿,“关中自多帅到后,兵威甚振”。《翁同龢日记》二十七日【414日】,才逐渐扭转了战局。多隆阿过黄河,入潼关,制定战略,先重后轻,打击和招抚并进,回民军纷纷败退。清军迅速拿下渭南各县,将回民军打压向西逃窜。多隆阿再步步紧追,横扫关中地区,回军逃往甘肃。后多隆阿围周至,打击从四川来犯的蓝顺军,遭炮击流弹受伤而丧命。为了巩固陕西胜利果实和彻底解决西北回民起义,清朝迅派左宗棠将军入陕。西北剿回战争,在左宗棠领率下,才彻底平息了这场血腥的回民起义战争,使西北形势得以平稳,社会安定并得到巩固。

百姓休养生息,才过上平静的日子。

     201202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