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闹时投资总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2010-12-21 10:16:50)
标签:

财经

满志

美国

宝钢

价值投资

分类: 所思所想

    快到新年了,对投资或市场比较全面的看法会放在元旦展望中,对今年的股市冷热,尽管其中我们持有的银行股表现可以用糟糕来表示,但我们的失望也不大,因为这样的市场现象我们有预料,我们也从来不寄望于买了后就会大涨,我们只知道,未来获得不错的收益是有信心的。在股市中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这个不做什么不是指不买股票,而是指不买不该买的,不买自己不擅长的,不买自己不理解的。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踌蹰满志,二是万念俱灰”—— 股市中演绎的最为淋漓尽致,这句肖伯纳的话我在2007年下半年引用过。在股价高涨时踌蹰满志,在股价低迷时万念俱灰,每隔一段时间,这种交替就会间歇性在不同的行业、企业身上发生,表面上内容相反,实质却可以归结于相同的一点;看似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它并没有变,都是非理性的结果。

    中国股市过了20岁生日,如果以基准指数算,20年上证指数涨了28倍,粗略算了一下,市场的平均成绩是17%的复利,中国的众多机构和个人,有多少人获得了同样的成绩?但是,如果是在1992年最高点时买的,20年获得了3.5%的复利,比较才有鉴别。

    上一篇看了美国的例子,再看国内活生生的例子,当年的超级大盘股宝钢,行业和股价表现够让人感觉乏味的了吧?现在说银行股估值低,都会被认为是大傻蛋,很多人举出以低市盈率来证明银行股低估是不懂投资的例子便是宝钢。这里先要澄清一个概念,低市盈率不是投资成功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当我们在说市盈率低的时候,通常表明的是最后一道门槛。说宝钢上市后也被公认为市盈率低,言外之意好像是如果当年投资宝钢的话是很见不得人似的。事实是如果当初因为宝钢市盈率低而买入的投资者,成绩真的很差劲吗?有多少10年前被公认的“高成长”股跑赢了宝钢?以2001年指数创出2245点新高前后(剔除上市第一天)的最高价为基准,与2007年指数创出6124点新高前后的各最高价(即前一个高点和后一个高点)和目前即十年后的现价作比较(相当于用前一个最高点与近一个最低点比较),宝钢不但两项比较都超越指数,前一项年均大约超过10%,后一项年均超过3-4%,并且在A股市场上能比得过它的股票,仍然不多。无论是1998年纯炒作资产重组的方正科技、金丰投资、什么永生、氯碱,还是1997年以高成长面目出现的热门新股凤凰光学、华光股份、金花股份、东风科技……十年来的表现哪一只比得过宝钢?

    任何投资理念的开始流传一定是该理念代表标的股价涨到顶峰时,因为只有股价的大幅上涨才是该理念让人相信的有力证据。1997年的绩优股、2001年的网络股、2007年的蓝筹股、2010年的消费、医酒股、小盘股,包括开市最初的浦东概念股,无非只是不同时期对“高成长”投机的不同口号和概念。当长虹股价在不断的除权填权后,长期投资、美国老太太买可口可乐的故事几乎在股市中人人皆知,我就是那一拔中梦想自己若干年后能成为美国老太太的一员,这算是价值投资革命在中国的萌芽,只是那时还没有加上“价值”两字。幸运的是,我一开始准备长期投资的目标当时挑选的是人人惧怕的大盘股、业绩每年只有20%增长率,所以市盈率也很低,大概是20多倍,在1997年应该算是低的,当年请教前辈给我的八字真言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疑这个判断在后来看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我亲手在坐标指上画股介走势图(每日收盘价的连线)中,很长一段像一条向下略为倾斜的直线,差不多半年一张8K纸的长度,一共画了3年。但是即使5年后我卖在了最有力一波上涨的低点,5年的收益率仍然不错,如果放到现在更不用说,因为已创出2007年的历史新高。所以,后来我爱上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股票。

    十年后故事版本变成了美国老头(老巴)买可口可乐的故事。价值投资,大多数人经过反反复复,最后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还是干回老路舒服。很多人可能连门也没有进去过,只是在门外徘徊大谈一些其实与价值投资原则违背的关于价值投资的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