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理由:储蓄

(2009-07-28 09:36:53)
标签:

财经

分类: 兰桂看市

在经济的大寒冬里,全国股民团团围坐,共享股市这个大火锅,不亦乐乎!

看不懂,看不懂,专家学者们大呼跌破眼镜;

不正常,不正常,财经官员们大喊实在不懂。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股市上涨的理由俨然像一个高洁隐士,让人遍寻不着。

对我们来说,投资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理由:储蓄。

200710月底前后我们卖出股票的同时,我仍然明确的表示,对于看得懂又看好的股票,只要与2007年的最高价打出一定的空间(比如下跌40%50%,视具体个股而定)我们就会开始买入,决不奢求买在最低价。这正是建立在我们对长期的中国形势仍然非常看好的基础上的。

如同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储蓄是现金流动最基本的要素。

有人说:“企业利润下降20%,股市却上涨70%,极不正常。”

正不正常得要看从哪个角度出发,就投资者的判断角度,发生企业利润下降20%,股市却上涨70%的现象非常正常,理应看懂。

一般理想的理论推导是,经济处于衰退或下降中,中央银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或扩大贷款投放,企业贷款的成本和门槛相对降低,这样会促使企业增加投资;同样,利率降低,大众或消费者会加强买房子、买车或其他消费品的意愿,因此消费品需求也增加了……

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短时很难发生。企业主总是要看到需求才会增加投资,由于经济衰退或下降,看不到需求,反而会暂时减缓投资计划,消费者害怕失去工作,也会尽量减少支出和负债。

因此从银行获得的新的资金,并没有很快用于投资或者消费,而是流入了股市,这就会使得股指上升,甚至大涨,虽然来自经济的增长消息仍然不佳甚至糟糕,并且企业的盈利下降,但这一过程还能持续一年或更多的时间。

股市的上升,让消费者开始变得不再尽量缩减支出,消费转暖,同时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投资和消费都会增加,带动企业获利。

如果经济发展适度,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便不会马上改变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而让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以免影响经济成长。在此阶段,直接投资和消费还不会占据全部资金,因而流动资金可以继续用于证券市场。这给不好的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令股市不会再下跌,这就是为什么1932年后,即使美国经济仍处于大萧条中,但股指再没有创新低,另外,大萧条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游资充沛,那种认为大萧条就代表没“钱”的看法是错误的。当然必须再一次指出的是,中国2008年开始的经济与美国1929年后的大萧条没有可比性,而且恰恰是相反。

随着企业获利能力的继续提高,并且引人注目,指数继续上涨,这时基本面一切都看好,引起投资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幻想,让行情继续看涨,于是一轮暴跌又开始酝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