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周的河面波澜渐渐消褪,至昨天差不多已复归平静。一周前在晨练时,只见河面上一闪一闪,像是雨点落下水面泛起的圈圈,仰头而望,但见旭日朗朗,不像是会下雨的情景。按捺不住好奇,往前两步贴河定睛细看,一阵兴奋,原来是一大群二寸见长的鱼在水面自由自在的游。然兴奋之后又感一阵失落,想本女子虽未沉鱼落雁之貌,也不至于让鱼儿能如此自信的在我面前昂首阔步!沿河岸一路观察,大约百米范围内最集中。
到了周三,景观终于达到高潮。除了河面上大量的二寸来长的鱼,近岸处居然能用肉眼看到很多盎桑(本地方言音,不知道学名怎么称呼。我们平时一般都是与干菜焖蒸或与干菜一起做汤,味鲜肉细刺少,口感活络,可谓细而不腻,特别适宜老人和小孩子吃),一条最大个的在慢悠悠的冒泡,身边一字型排着四条比它稍小点的,还有另一条与它头碰头,起初我以为是大个儿生病或要断气了,五个同伴或亲属在给它临终关怀,为了求证,就捡了一小截细树枝丢下去,没想到树枝刚离开手,它们就猛一扎子躲水里去了。
正想着要是有个网兜多好啊,扎根长棍随手一捞就可以大获丰收,就来了一位捉鱼的老兄,此老兄捉鱼的装备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那种鱼叉,一根长竹棍的一头扎上十多根大约长15厘米、直径0.5厘米的尖头小铁棒,分两层围成喇叭状,竹棍的另一头吊一根绳子。看到鱼就瞄准,一手抓着线,一手把竹棍的尖头轻轻的快速射向鱼。我问他,这么多能看到的鱼,只要用网兜捞捞就行,他告诉说,没用的,兜还没触水,鱼早跑了。所以很多事物,实践起来远远不是想当然的那回事。
此老兄叉鱼我看过好几回,虽不是百发百中,但也已属炉火纯青,短短不到二十分钟,我离开时,帮他粗略估计了一下,水桶里大大小小有七个品种,大约二十七、八条,包括一条泥鳅和二只小龙虾,他说这两样不是河里捉的,其余河里捉的有餐(音同,下半字“食”应是“鱼”,打不出)鲦若干,虾若干、盎桑(方言音)二个,最多的是小鲫鱼,还有小鲤鱼一条,不知是不是上周日我邻居放生的那条,好像不会这么小的,邻幢有女儿办满月酒,要放生鲤鱼,讨彩头为“鲤鱼跳龙门”。我也曾在别处见过几次放生,最近一次见到是去年,跟着朋友们去柯桥瓜渚湖钓鱼,正遇见一户人家来湖里放生,大概半立方容积的塑料框里,装了七成满的鲫鱼,有两框,好像是做善事,用以讨平安健康。
古往今来,渔的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最原始的有叉鱼;有撒网、拖网、挂网;捕小鱼及虾,则有抄网、抬网,还有用笼子,诱鱼入笼。中国人著文最多的是垂钓。钓鱼的目的各各不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的是伯乐王侯;严子陵“披羊裘钓泽中”,不吞荣华之钩,钓的是清心寡欲;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袒露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于清流沧浪之中,追求的是心境犹净水般清纯、恬静的高尚情趣。陆游晚年“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蜼。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享受的是悠闲的野外生活情趣。
相比,现代人钓鱼,则单纯许多,钓鱼即为钓娱,享受的是鱼被自己钓起来的感觉,即使明知道此鱼是刚从哪个网箱里捞出来放进河里或池里,随后还要用高于市价一倍以上的价格回收。在瓜渚湖那回,我曾嘲讽朋友他们的钓鱼纯属体力活,没一点技术含量,就是握着钓杆使劲甩鱼钩入水,甩得越远越好,不管有鱼没鱼都收线,频繁重复来回这个动作,鱼杆和鱼线很长很长,而这个长度半径范围内,在他们后面还不能站人,否则很容易被鱼钩甩着。
要挥竿见鱼,则必须对当地水性和鱼情了如指掌,要信念坚定,执著,曾在千岛湖听某钓鱼高手传授心得,据说还要气沉丹田。技巧、耐心、毅力、静心,缺一不可,我们投资何其不是,当然投资不要求“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
河里有鱼虾螺蛳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但现在即使是水乡,能肉眼一眼就看到,也变得很奢侈与难得,螺丝倒还是很多见,公园的河里也到处有,去年我曾在某湿地的河里偷偷摸过螺蛳,差不多有半来斤,哈哈,可惜回家自己煮老了,鲜味打了折扣,要不然“剁螺蛳过酒,强盗来了勿肯走”。
对出现如此壮观景象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是不是有关部门正好在此位置刚撒了鱼苗,鱼儿短期内还不敢往远处游散;亦或是有人家放生。后来查相关知识,可能是因连续几天30多度的高温后,降温了,天气阴沉,却倍感通透清爽,很有秋天的味道,想必鱼儿也来纳纳凉,所以这种天气特别适合钓鱼,并且自然水域,如水塘、河沟、湖泊、河流等等,有水草、芦苇的地方,或在树旁、歪树下、石、桥桩附近,春天在近岸的浅水区,这些常是鱼儿集聚的地方。我所站的位置,刚好有一小段能望见河底石头的浅水区,沿河除了正常生长的柳树、桃树、桂树等树外,我站的附近还有几棵弯曲到身子骨全探出在河面上的桃树,不知是不是这些原因。

生在水乡是幸福的,能出门见水,所以我从出生到现在,几乎很少的年头离开水,一直与水为伴。小时候我家房子左边是一条斜坡,连接着一座桥,过了桥就是城里,桥这边就是乡下,意义颇像罗湖桥。房子后门四、五米外就是一条河,那时无论是市区还是农村,绝大部分屋前屋后都会有一条或大或小的河,夏天傍晚搬出四方桌,在河边吃饭乘风凉,饭后听隔壁公公讲故事就是我们小时候最好的休息娱乐之一。所以我们即使没有碰过玩具,至今也没有丝毫的遗憾。上学之前,到了夏天,每天午后4点开始,我就会坐在河沿台阶上,两脚挂在水里,直到水没膝盖,一边两脚不停的划出各种花样并卟嗵卟嗵作响,一边看着来来往往拿着各式救生圈、汽车轮胎、脸盆的城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去距离我家千米之外的另一条大河里游泳洗澡,而我们家里所有女人,至今无一人会游泳,这也算是一大怪事。想必那时潜意识里觉得女孩子去河里洗澡不太文雅。不过游泳不会归不会,每到其它地方的海滩,还是要穿上泳衣下水玩玩的,没办法,天然的亲水。
水乡自然河流纵横,虽然都变成现代小区,但很多小区里或边上仍保留小河,且是活水,只是绝大多数已不能通航并变得小多了。我的小区里面有一条不通航的河,也是活水,所以去年居然有人在河里捕到了一条五六斤重的胖头鱼,从没想过这河里也能捕到大鱼,小鱼小虾是偶尔有跳跳的。小区东首边还有一条能通航的大河,每天早晨六点后在我晨练时间内还能看到三、两船只经过。很多时候,我还会坐在河沿石阶上,静静的看水。小区与河之间是一条林荫道,我的晨练就是在林荫道上,来回慢跑3趟,累计长1200米左右,然后在河沿边的草地上,面朝大河,做大约十分钟的固定动作。两边种了十来种树,包括果树有杨梅树,第一年倒是看到长了很多杨梅,随后再也没能找到杨梅的踪影,大概它们也实行了计划生育。靠河一边,临河种和自然是柳树,间中穿插着桃树,今天已能看到很多毛桃,个儿较大了,靠路一边则是一长溜的桂树,可惜不是四季桂,因此最怡人当数金秋十月。
树之间的草坪,原本是清一色的绿化草坪,本来经常有人拔草整理,可是好像最近一两年很多公共场所和小区不再除掉其它种类的野草,我晨练的地方,就滋生出超过十种的野草野花,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真的是自然生长。现在两边各种野草丛生,习惯了倒也不显得乱,反而觉得许多城市光亮的花岗岩路边加整齐划一的草坪缺乏生的气息,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十几种杂草,十几种树木共生共荣,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和谐,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有句老话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所以有个自恋的家伙说,绍兴景观之美,更在生趣之情。
这些年来,地方政府施行“水为城市之源、绿为城市之美、文为城市之魂、人为城市之本”的城市发展理念,除美化环城河已从市区扩大到乡郊外,大大小小的公园里如果没有自然的水源,也要弄点水池之类的,连城市广场里也开辟一圈水域,里面还会有几种小蝌蚪大小的鱼游来游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