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兰薰桂馥
兰薰桂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458
  • 关注人气:8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可做错,不可错过

(2009-03-15 09:48:10)
标签:

财经

分类: 兰桂看市

    “宁可错过,不可做错”通常会被大多数人作为股市低迷时期的“警世恒言”,在股市亢奋时期则往往“宁可做错,不可错过。”

    前一个行为皆因恐惧,之所以恐惧,还是出于贪,因为贪生,所以怕死,因为想低了再低,所以怕套;后一个行为皆因贪婪,之所以贪婪,还是出于惧,因为怕失,所以贪得无厌,因为想高了再高,所以怕踏空。这两个行为分别让价格在两端过于偏离价值,极端非理性股市呈周期性爆发,在当前的股市,完全可以大胆信奉“宁可做错,不可错过”的原则。

    长期而言,股价总会回归于价值,如果把股市当作一只大盘股,那么市场总市值总会回归于国民经济值。判断股市的长期运行情况,定量分析并不需要十分复杂,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指标。

    根据过去80年来美国股市的演绎轨迹,有人总结出一个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指标,即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在70%~80%之间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据说也是投资大师说的)。按现在的数据,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约占GDP(与GNP的差距很小,所以用GDP代替)40%,假设期望在五年后获得回报,中国的GDP保持年均6%的增长,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指数创6000点新高之前,每一阶段的下跌后,唯一要做的就是买入。我们选择6%的GDP增长率,说明我们得出买入结论并不是建立在中国的GDP还会回到高增长的假设上,事实是如果认为中国的GDP增长还会回到10%以上,那将是幻想,至少在未来50年内甚至在100年内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不可能并不代表股市就不可能涨,这种想法也非常幼稚,至少与历史的发展不相符。美国1964—1970年的GDP增长率是4.4%,1971—1980年的增长率是2.54%,1981年—1992年的增长率是2.33%;日本1971—1980年的GDP增长率是4.46%,1981—1992年的增长率是3.57%,当得到这一组数据后,就可以推翻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论。

    至于贸易顺逆差的问题,我可以作一个通俗的比喻,经济学家们挂在口中的常常是中国为美国打工,为某某国打工,好像愤愤不平,又像世人独醉唯他们独醒。我要反问一句,中国为什么不可以给它们打工,如果一个人继承的是一穷二白,那么打工是唯一可以积累财富的途径。现在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那么美国、英国这些老板即使破产咱也不怕了,自己完全有能力也有资本做点小买卖养活并发家致富。美国上世纪50年代就出现贸易逆差了。

    另一个与股市密切相关的定量分析指标是M1与M2。M1代表着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M1增长率越大,说明资金对股市上涨的支撑越大,股市出现泡沫的程度越大。因此它们之间增速差的喇叭口拉大出现峰值并且M1增长率出现低值也是股票市场走牛的充分条件。从我国股票市场18年来的运行上看,曾经出现过四次相关性,分别于1992年初、1996年初、1999年初,第四次为2006年初,如果严格按照指数点位来衡量,通常都是先于峰值的出现指数出现低点,2009年第五次峰值又已经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