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与人接触中听到谈股市的已很少,偶尔谈起时彼此问到的最多一句恐怕也是唯一的问话是:市场还会跌多少?而不是市场什么时候会涨。我想起了彼得·林奇的“鸡尾酒会”理论,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说: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股票买入的唯一依据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而不是股价还会跌多少。
在这样的恐惧遍野的市场,可能相对来讲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放松心情,因为除了买入,再也不用花时间担心股价会不会高估的离谱。
三年前的2005年,投资人的情绪与今年很相似,达到冰点,历史总是简单重演。那个2005年,却是我心情状态非常好的一年,一是我深信否极泰来,在大多数人绝望的时候,正是生机重现的开始;二是因2004年偶然进入金坛,与一帮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的网友度过了那个没有激情却有温情的岁月,谈谈文学艺术、讲讲宗教哲学,留下了一段非常宝贵的网络生活。
三年后的2008年,我心情依然不差,因为得以重续旧缘,再与同学朝夕相处(也是借助网络)。不得不感到惊奇,就像穿过时光隧道,大家居然还把自己当作少男少女,说出的话有时不免让人疑惑:难道都没觉得太无聊和幼稚?我倒希望,人真的能多保留这样一些无聊和幼稚。
由于朋友要投资一个新项目,因此增加了一些小聚会,热闹多了些,难免把原有思路有些打乱,一时间竟没有可以写的东西。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芒格喜欢躲在办公室里对别人说“不”。
事实上,要说的真的很少,能说了近四年,只是一直在重复相同的话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