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恐慌对投资没有任何帮助

(2008-09-18 09:36:38)
标签:

财经

分类: 所思所想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对于银行类股票来说,恐怕这是这几天最准确的写照。然而这更多的只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企业的经营事实。

    恐慌情绪造成反应过敏,从而造成股价下跌,这是无可避免、也是无可预测的。怎样对付这样的情况出现,最好的办法是一遍一遍的检验是为什么买入的。比如买入工行,肯定不是看中它的投资能力,也不是看中它的海外资产,而是看中它在国内星罗棋步的网点、坚实的居民储蓄存款,这就是优质资产;还有发达的网上交易,4850万户的个人网银户数,一年百万亿的企业网上交易额。中国银行业的大本营在中国,所以我一向对把全球接轨当作时髦口号没什么感觉。金融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制造业是金融的根,美国忘记了根,所以这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来说,提前敲了警钟。

    这样的商业模式不同于中国人“熟悉”的花旗或美林,这就决定了目前中国的银行远没有善于想象的人想象的那样可怕。巴菲特说,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我认为中国的银行业未来的收益确定性相对是较高的。

 

    中国的银行业在海外的资产配置是极小的,不会对整体的利润或资产造成大的影响,以最多的工行1.5亿美元的雷曼债券,相对它一年上千亿的净利润、5千亿的净资产,是一种非常小、也是很正常的配置,包括整个海外投资,相信更多的人担心他们其它的海外投资,其实有相对它的资产的一个比例,这个比例是怎么确定的,就是即使这些投资全部归零,也不能对整体利润造成较大的影响为原则。应该说,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成长与改造,国内中大银行的风险控制比多数国人心中想的要严的多。我们一般的股票投资,也都会拿一定比例,如10%以内的资金买一些风险较大的股票,像我们经常在说的只买三只或五只股票,并不是完全100%的资金,其它的,或许还会买比如高科技、新事物的股票,这些即使全部归零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获得高收益的话,则会对整体利润有较大的贡献,银行息差的收窄、海外投资的损失,对原有利润增长趋缓幅度可能就在10%左右,而这个结果,当投资人考虑买入价格时,应该就需要作出预期的。

 

    汇源朱新礼说把企业当作小孩养,企业经营是过程乐在其中,股票投资则是看最后的结果,中间股价是到过1元还是10元都没有关系,只要在你预计的时间内达到你预期的价格就行,所以关键是正确的预期获得收益的时间和目标。如果我获得收益的预期期限是三年或五年,那么半年或前一年股价怎么走,不显得那么重要,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在三天内就达到目标,可这每个人都知道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我对于下跌的不可怕,我从来不认为是“自我安慰”的结果,而是我多年思考和实践的结果。我相信,我买入第一只股就面对三年套牢、二年大幅震荡、但最终获得收益远远超过同期指数的心理冲浪后,仍旧死心不改,不是因为顽固不化,而是对一条正确道路的最后抉择。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的是对企业的评估能力,手段是尽量多比较,多检查。我们只关心,买入一只股票后,它在某年、某月、某日被我们卖掉的时候,有适当的收益,而不是某一年的某一天,它的股价曾经离买价有多远。

 

    最成功的投资当然是“高抛低吸”,但是既然抛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至今无人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那么买入后下跌就是一种必然和常态,投资不是张爱玲的谈情说爱,“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是刚巧赶上了的结果,投资过程中没有那么多的刚巧等着你。同样是谈情高手,三毛不是就说过“因为缘份而来的东西,终有因缘尽而别的时候。”

    最“安全的投资”是“不投资”,就如最“安全的婚姻”是不结婚。

    无论对人、对企业,我们都是以充分的了解、理解为前提的,看人跟看企业都是一个道道。从来不会因大多数人的赞同,我们也要因此欣赏;也从来不会因大多数人的反对,我们也要因此藐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