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几月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泪了,可惜市场中人包括80后的基金经理们人人“个性十足”,不领情。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三年多前亲爱的小川同志那句:“买A股有风险,但不买A股风险更大”吗?
有些人在等待中国股市十年、二十年的萧条,这个目标一定会达到的,但是十年、二十年后,这些人等到的不是萧条的结束,而是萧条的开始,以此立证!
我在5月底时判断当时市场的走势类似于2005年7月12——19日、2005年10月28日——11月6日之间的运行,实际的走势并不一致,因为6月7日端午节的提高准备金率提前加量,相当于抽走了一个阶梯,把应该第二次向上的运行省略了,那么直接再次向下的结果就是创出了新低。意外的力量会影响短期的运行,破坏了第一个区间,但是第二个区间仍然有效,所以这几天创不创7月16日的低点都毫无意义,筑底已基本完成。
“买A股有风险,但不买A股风险更大”出品时,也就1300点左右,但是因为“聪明”人识破了政府的“邪恶之心”,后来跌到了998点,跌幅20%多,很可怕,以至于网上流传那幅有“跌得爽不爽”字样的他的笑容可掬的图片和“开弓没有回头箭,快跑,要跌到300点”的贴子。可是根据后来的剧情发展,当时1300点时买的人,吃亏了吗?好像没有?到目前,那时1300点买浦发、招行的还有4、5倍的收益,也就4年不到,而且已下跌了50%。所以,算大帐的人少,算小帐的人多。那些等“安全”点位要收益最大化的人,真的能在998点买到吗?我在2005年时就写过文章,1300点时不买的人,最大的可能是1200点、1100点、1000点时更不会买,而最后指数又上来后,他们更不可能会在1300点时买,因为他们的想法是:“我辛辛苦苦等了一年,仍在1300点买,我不是亏了吗?”结果是1500点时买更亏、1800点时则是“铁顶了,凭什么让我买单”。
有些东西,看似保守,实则冒险;有些时候,看似冒险,实则保守。无论有做空机制的美国,还是没有做空机制的中国,空仓都有亡命之徒之嫌疑(其中的玄机巴菲特有过含蓄的分析,我一时也找不到了)。决定不再染指市场的人当然是排除在外,我是指希望持续在市场的投资人。巴菲特就从来没有空仓过,这正是他保守的体现。市面上流行的对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的理解是等同于清仓,他是解散了合伙公司,却没有彻底清仓,只是把合伙业务找了个他信任的人管理而已,因为他自己则有更远的目标——控股公司。包括1987年的股灾,他在1986年的信中就预感到了市场,但是他也郑重申明,他仍有三只股将一股不卖。
加载中,请稍候......